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2000-2012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相对发展率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刻画了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继而进行类型区划分,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影响"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作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我国的"四化"同步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略有下降,地区间相对发展率的差异和变动引起了"四化"同步发展水平的相应变化,总体上,基础高提高较慢类型区和基础低提高较快类型区城市涉及数量较多,其次是两者都低的城市。(2)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对外开放、财政、教育、信息化以及交通人口因素是导致我国"四化"同步发展时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金融因素未见其显著影响。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关键词】: 四化 同步发展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No.13AZD013),项目主持人徐维祥
【分类号】:F124;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四化”)发展水平已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资源要素禀赋的差异、经济发展基础和社会发展环境的不同,“四化”同步发展水平在地域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征。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转型,城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4期
2 丁志伟;张改素;王发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内在机理与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04期
3 李裕瑞;王婧;刘彦随;龙花楼;;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4年02期
4 于正松;李同f;龙冬平;李献波;孙东琪;;陕、甘、宁三省(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格局演变及其动因分析[J];地理科学;2014年04期
5 刘承良;熊剑平;龚晓琴;张莲;周玉娇;李恒;;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9年10期
6 陈志峰;刘荣章;郑百龙;曾玉荣;;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02期
7 钱丽;陈忠卫;肖仁桥;;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1期
8 郭震;;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9 徐维祥;舒季君;唐根年;;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J];经济地理;2014年09期
10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轶e
本文编号:459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5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