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辽宁融入京津冀经济圈战略优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1 14:18

  本文关键词:辽宁融入京津冀经济圈战略优势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辽宁要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就要主动融入这个经济圈,融入京津冀经济圈辽宁具有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科技优势。
【作者单位】: 抚顺市东洲区委党校;
【关键词】辽宁 京津冀经济圈 优势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芳超;基于资本流动视角的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会云;;发展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京津冀经济圈[J];中国商贸;2015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春;白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2 卢卫强,汪青松;聚集效应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一体化[J];商业研究;2005年16期

3 李群,赵嵩正;资源流动机制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J];财贸经济;2005年06期

4 千慧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度[J];财贸研究;2010年05期

5 吴群刚;杨开忠;;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城市问题;2010年01期

6 陈丽云;李良;;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6期

7 王蓓;刘卫东;陆大道;;中国大都市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8 踪家峰;刘姗姗;;基于协整与Granger因果分析的地区一体化进程研究——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2期

9 吴松岭;;产业集聚度与市场集中度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10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勇;中国省级政区利益冲突机理分析及其应对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京津冀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前线;2005年11期

2 张玉梅;王子柱;;从河北视角看京津冀经济圈的协调发展[J];经济论坛;2007年18期

3 宋国学;康桂芬;;加强产业合作,提升京津冀经济圈的竞争力[J];经营与管理;2009年10期

4 康桂芬;宋国学;祁文辉;赵文丁;;提升京津冀经济圈竞争力的突破口:产业合作——基于河北视角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王志乐;“京津冀经济圈”成气候还需过三“关”[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14期

6 李翔;张欣瑜;;关于京津冀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7 李雪筠;魏劭琨;曹世今;;河北省的经济定位及就业政策导向——基于京津冀经济圈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2009年03期

8 彭学君;;衡水市融入京津冀经济圈的战略定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6期

9 刘艳琴;;“错位竞合”打造京津冀经济圈共同繁荣新格局[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李宏宇;张梦洁;吴遐;;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协同发展战略探讨[J];商业时代;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德华;杜澄泉;翟雅静;;找准定位 突出重点 推进廊坊在京津冀经济圈中率先崛起[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宏宇;董水生;武健雄;;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杜娅萍;魏发辰;;探索京津冀经济圈的共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彭学君;;立足冀东南,衡水市搞活流通的战略思考[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5 李毅;;依托曹妃甸科学发展示范区促进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霍欢;;京津冀经济圈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阚柠;;廊坊区域优势理论分析[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文 彭兴庭;京津冀经济圈成形有多远[N];市场报;2006年

2 王晓欣;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步伐加快[N];金融时报;2008年

3 东兴证券 郑闵钢 张鹏;新城镇化与京津冀经济圈带来区域性成长机会[N];通信信息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冀云洁 特约记者 辉军;“乌大张”抱团融入京津冀经济圈[N];中国交通报;2014年

5 记者 包松娅;民进山东省委建议省会城市群主动对接京津冀经济圈[N];人民政协报;2007年

6 赵昂;京津冀经济圈路在何方[N];工人日报;2014年

7 文风;京津冀经济圈十年“原地转圈” 实现一体化需“重拳打拦路虎”[N];证券日报;2014年

8 李洋;发展“京津冀经济圈”需闯三“关”[N];中国改革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孟朝红;抓住京津冀经济圈发展机遇[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京尚;鲍雯;“京津冀经济圈”缘何难成气候?[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玮;京津冀经济圈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杜蕾;京津冀经济圈府际协作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曹溪;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4 石国庆;京津冀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与调整策略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5 胡凤阁;FDI视角的京津冀经济圈产业集群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辽宁融入京津冀经济圈战略优势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8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68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6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