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研究——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研究——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生成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后发优势"的减弱,中国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本研究从增速、结构和动力三个维度出发,发现中国经济虽然已进入新常态,但经济特征仍不稳定,且各经济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为厘清新常态下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275个市级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2012~2013年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进行实证模拟,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财政支出仍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和劳动力则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这意味着,中国在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旧有的经济增长动力,才能保证新旧动力的正常切换。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空间杜宾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资本渠道研究”(项目编号:710731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5AJL003)的资助
【分类号】:F12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低于8%,经济增速的下滑究竟是后危机时期经济下行周期的短暂表现呢,还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关于这一议题的争论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刘伟和苏剑[1]认为生产成本的上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鹏;;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2期
2 李钢;;服务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动力产业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4期
3 李富强;董直庆;王林辉;;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4 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5 刘瑞翔;安同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与转换展望——基于最终需求角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6 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年04期
7 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经济研究;2013年09期
8 洪银兴;;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及其支撑常态[J];经济学动态;2014年11期
9 余斌;吴振宇;;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J];改革;2014年11期
10 方竹兰;;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动力源于创新[J];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N];北京日报;2014年
2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N];人民日报;201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三良;;“国进民退”论:数据内外之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3 蔡炯;王慧琴;田翠香;;科学发展观下的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均衡[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4 范小云;肖立晟;王博;;银行监管对银行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基于市场准入与经营范围监管视角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4期
5 马勇;陈雨露;;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银行业的发展[J];财经研究;2010年08期
6 王勋;赵珍;;中国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7 马勇;;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的金融体系结构[J];财经研究;2012年01期
8 齐友发;;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J];财会通讯;2011年17期
9 李湛;香伶;;中国省际债务结构的差异化——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4期
10 刘穷志;何奇;;腐败侵蚀与财政支出扭曲[J];财贸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唐品;魏守华;姜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依赖及省际比较(讨论稿)[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郑小婧;姜宁;魏守华;;转型金融体制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考察——以长三角地区为背景[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毛其淋;盛斌;;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5 吴凯;范从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分解法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3)——创新驱动的中国经济[C];2013年
6 范方志;鲁保林;商建初;;我国工业部门利润份额的构成、演变及发展趋势[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4卷第2辑[C];2014年
7 邵帅;杨莉莉;;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8 任建刚;;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A];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9 王锐;薛滨夏;;经济新常态下中小城镇生存模式研究[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小城镇规划)[C];2015年
10 马勇;;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国的金融体系结构?[A];International Monetary Institute Working Papers(2010-2014年合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玮;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湛;中国企业债务结构和债务工具选择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邢勇;巴塞尔资本协议下的银行风险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津汝;制度变迁下的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D];兰州大学;2011年
7 钱良信;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安徽大学;2011年
8 何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周杰琦;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沈国琪;区域知识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晓莹;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宇;网络教育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芸;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席建成;陕西省农村金融支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曹明;中国金融脆弱性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D];西北大学;2011年
9 边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决定因素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黄祖键;金融与服务业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春;吴磊;滕芸;;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2000-2008[J];财经科学;2010年07期
2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3 李钢;廖建辉;向奕霓;;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中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过高了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4 金碚;;全球竞争新格局与中国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5 彭福伟;怎样看待目前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01期
6 林毅夫;姜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7 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8 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年11期
9 李钢;刘吉超;;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8期
10 余斌;;增长阶段转换、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J];广东经济;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经文;[N];经济日报;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绪钦;宋淑芬;;通过集中与分散因素控制实现区域差异调控的思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蔡宇娜;王玉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区域差异特性与成因分析[J];财会研究;2009年19期
3 荣浩;王菁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基于制度供给质量视角[J];经济问题;2011年11期
4 方远平;周雁;;广东省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科技;2012年18期
5 王洪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3年10期
6 薛蓉娜,谢曼英;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上篇:电信发展区域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潘玉君,武友德;云南省社会发展区域差异及现代化进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樊明;不同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区域差异[J];经济经纬;2004年01期
9 刘建国;论区域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完善[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10 辛贤,毛学峰,罗万纯;中国农民素质评价及区域差异[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叶芳;;1978年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蓝丁丁;韦素琼;;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因素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3 陈修颖;楼丽婷;;浙江省科技资源存量的区域差异及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丁文斌;王雅鹏;;基于湖北省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趋势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刘建国;;我国省际区域差异的五大特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林晓珊;;浙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一项基于客观指标的聚类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广万;;区域差异与旅游资源互补是发展大区域旅游的核心——兼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和粤东旅游区域的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范霄文;;基于FPCA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9 赵济;;中国区域地理改革趋向[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曹云者;韩梅;夏凤英;颜增光;周友亚;郭观林;李发生;;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取值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开新 郭子源;“东慢西快”持续 区域差异缩小[N];经济日报;2013年
2 王s
本文编号:471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7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