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01:08

  本文关键词: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加速调整,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为此国务院于2010年1月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此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正式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目前皖江城市带正处在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非常关键时期,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合理有效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进一步推动自身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是皖江城市带面临的一个重大议题。本文力求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充分认识其客观存在的有利作用和不利作用,化不利为有利,为进一步提升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吸引力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环境、现状和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各种因素,然后实证分析了可量化的因素,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且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经济因素依然是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价格水平较低,对国际转移产业具有较强吸引力。(2)在制度及政策因素和其他因素中,皖江城市带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来自于税收负担率的提高,其次是资金配套能力的提高、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区位交通因素。(3)从建议措施角度,针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根据前文的分析,首先提出要营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其次在进一步提出具体化的改进建议,即把园区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和载体,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最后要求合理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5
  • 1.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10-12
  • 1.1.1 选题依据10-11
  • 1.1.2 研究目的11
  • 1.1.3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的思路及重点、难点12-13
  •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13-14
  • 1.3.1 论文的结构13
  • 1.3.2 论文的方法13-14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14-15
  • 2 国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15-23
  • 2.1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涵义15-16
  • 2.2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理论16-18
  • 2.3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研究18-19
  • 2.4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研究19-20
  • 2.5 关于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20-23
  • 3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23-31
  • 3.1 皖江城市带地域范围的界定23-24
  • 3.2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实状况24-28
  • 3.2.1 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5-26
  • 3.2.2 两大省管集中区将成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26
  • 3.2.3 经济效益增长明显,承接速度不断加快26-28
  • 3.3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不足28-31
  • 3.3.1 经济总体水平较低28
  • 3.3.2 技术创新型产业的比重较低28-29
  • 3.3.3 各地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29
  • 3.3.4 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29-31
  • 4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31-42
  • 4.1 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因素31-36
  • 4.1.1 经济发展水平及潜力31-32
  • 4.1.2 生产要素禀赋流动性32-34
  • 4.1.3 市场供求因素34-35
  • 4.1.4 成本因素35-36
  • 4.2 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制度和政策因素36-40
  • 4.2.1 政府政策行为因素37-38
  • 4.2.2 市场经济体制因素38-39
  • 4.2.3 法律法规因素39-40
  • 4.3 影响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其他因素40-42
  • 4.3.1 区位因素40-41
  • 4.3.2 生态环境因素41-42
  • 5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42-54
  • 5.1 主要计量分析方法42-43
  • 5.1.1 主成分分析方法42-43
  • 5.2 可量化因素的确定及指标的选用43-47
  • 5.2.1 主要被解释变量43
  • 5.2.2 主要解释变量43-47
  • 5.3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实证研究过程47-51
  • 5.3.1 相关性分析47-48
  • 5.3.2 共线性诊断48-49
  • 5.3.3 主成分回归建模49-50
  • 5.3.4 求解标准化自变量回归模型中的系数50-51
  • 5.4 结论51-54
  • 6 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54-60
  • 6.1 营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54-57
  • 6.1.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经济发展规模55-56
  • 6.1.2 完善制度和政策环境建设56
  • 6.1.3 加强产业科研体系建设56-57
  • 6.1.4 积极培育良好的人才市场环境57
  • 6.2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和载体,积极培育产业集群57-58
  • 6.2.1 合理布局皖江地区工业园区,突出园区特色58
  • 6.2.2 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58
  • 6.3 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58-60
  • 参考文献60-64
  • 后记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吉昌;夏晴;;国际转移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与对策[J];国际贸易;2005年11期

2 肖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区位商分析[J];管理观察;2014年36期

3 杨丹辉;;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与趋势[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魏后凯,贺灿飞,王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动机与区位因素分析——对秦皇岛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5 卢根鑫;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勇;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檀世凯;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皖江城市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88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