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与中国绿色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节能减排与中国绿色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绿色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的双重分解,本文首次采用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节能减排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分析节能减排能否实现环境和中国绿色经济的双赢。研究发现,1999—2012年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3%,其中节能减排绩效为1.20%,贡献度高达90.23%,是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减排绩效优于节能绩效,SO_2减排绩效优于COD减排绩效。节能减排主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实现环境和绿色经济的双赢,"波特假说"得到验证。三大地区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面临权衡,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通过"管理减排"和"自然减排"实现环境和绿色经济的共赢,东部地区效果更佳;西部地区"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增长模式最终导致环境和绿色经济的"双重恶化"。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节能减排可以通过强化节能减排技术与管制,挖掘节能和COD减排潜力,实施区域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进一步促进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节能减排 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 绿色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 “波特假说”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制研究”(批准号14ZDB4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环境管制、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批准号NCET-110856)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项目“节能减排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研究:基于绿色生产率的视角”(批准号2012JDXM_0009)
【分类号】:F124.5;F2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巳经进人以“中高速、新动力和优结构”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一方面,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限度,中国经济被迫放弃原来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按照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中国经济目前也有转型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泳泽;;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治理效率与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2 蔡f ;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3 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4 刘瑞翔;安同良;;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变化趋势与因素分析——基于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构建与分解方法的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11期
5 张宇;蒋殿春;;FDI、政府监管与中国水污染——基于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分解指标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4年02期
6 董敏杰;李钢;梁泳梅;;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基于要素投入与污染治理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7 何小钢;张耀辉;;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考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8 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稣;邓俊荣;;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区生态问题研究——基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2 李强;聂锐;;基于产业绩效的环境规制溢出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周文兴;林新朗;;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排污企业污染治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4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5 陆根尧;王晓琳;;以低碳思想引领绿色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6 高辉;;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7 王询;张为杰;;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中国工业污染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Panel Data的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1期
8 李猛;;中国环境破坏事件频发的成因与对策——基于区域间环境竞争的视角[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9 高红贵;;低碳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的财税驱动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10 叶祥松;彭良燕;;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陈刚;;环境管制与生产率增长——以APPCL2000的修订为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颜蕾;朱秋白;朱明子;;低碳经济转型与政府资金的投资方式[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郭志达;张洪玉;张国永;;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中国环保投资总额预测中的应用[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5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雷明;虞晓雯;;资本动态效应下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绩效研究(1998—2011)[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8 郭国峰;王彦彭;;“十二五”时期我国节能潜力与节能降耗目标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9 朱承亮;岳宏志;;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李强谊;马晓钰;郭莹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以新疆为例[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卜华白;面向低碳经济的中国铅锌工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萍;基于环境责任分配的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承毅;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姚利驹;促进我国环保投资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4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证与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云;绿色信贷对我国环境质量改进效应的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邵咪咪;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丽;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陈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顾柳柳;;能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增长模式转变——基于非参数生产前沿理论模型的上海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5期
2 李斌;彭星;陈柱华;;环境规制、FDI与中国治污技术创新——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10期
3 应瑞瑶;周力;;外商直接投资、工业污染与环境规制——基于中国数据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1期
4 齐建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10期
5 宣烨;周绍东;;技术创新、回报效应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6 程丹润;李静;;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7 简新华;叶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1期
8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9 杨红亮;史丹;肖洁;;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国各地区的理论节能潜力和实际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4期
10 李钢;沈可挺;郭朝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提升出路何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调研[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联合国与农业部推出可持续的乡镇企业节能减排模式[J];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06期
2 ;发展改革委2007年将采取八项措施强化节能减排工作[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7年03期
3 本刊编辑部;;节能减排的北京亮点[J];投资北京;2007年06期
4 ;杨晶:树立信心 迎难而上 把节能减排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J];思想工作;2007年06期
5 ;八措施助推节能减排[J];稀土信息;2007年04期
6 ;温家宝:高度重视 狠抓落实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J];中国建设信息;2007年10期
7 ;曾培炎:把节能减排工作部署落到实处[J];中国建设信息;2007年10期
8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J];中国环保产业;2007年06期
9 ;编者的话——促进节能减排 推动行业发展[J];中华纸业;2007年06期
10 ;节能环保 科技为先[J];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峰;高农农;;关于服务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思考[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文学;冬伯文;刘瑞芹;刘长青;袁树青;程丽霞;宋超杰;韩宗礼;倪剑锋;王军林;;创建“项目集”管理方式科学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百项工程[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年
3 陈建锋;周增强;;浅谈节能减排具体措施[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A];电子信息产业(2010年度)工业炉窑技术改造与材料节能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0年
5 王晓明;李红霞;王永芳;;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何延昆;;天津市节能减排政策研究:与北京、上海对比[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7 张书;;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进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王益成;;节能减排与标准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樊英;;用标准化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郭晓成;杜艳;刘永生;;浅谈西安地区农业节能减排[A];第一届中国(西安)采暖通风、制冷空调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增;从六方面抓实抓好交通行业节能减排[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欣闻;坚决打赢节能减排仗[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田雨 李亚杰 邹声文;节能减排形势仍十分严峻[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董伟;节能减排 中央企业在路上[N];中国矿业报;2007年
5 CUBN记者 朱海淼;节能减排 中国对策[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6 杜文;节能减排要做成系统工程[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阿杜;海量集团:节能减排达到先进水平[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邋付石林 童云芳 周绍朋;节能减排:擎起社会责任[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赵晓辉;我国推行严格的节能减排“问责制”[N];中国石化报;2007年
10 华讯;我国推行十项措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N];中国石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伟;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陆婕;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3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军;燃煤发输电侧节能减排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张蓓佳;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及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6 赵书新;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方国昌;一类新型节能减排系统的分析和应用[D];江苏大学;2013年
8 周力;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李莉;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项凌;天然气节能减排经济性模拟与熵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沛;促进青岛市节能减排的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张雪梅;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时倩瑶;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魏阿姝;沈阳市节能减排政策评估[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楠;淄博市张店区节能减排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马安娜;我国港口节能减排评价机制及措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王席席;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刘绍东;“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胡伟;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张晓红;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节能减排与中国绿色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9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499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