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20:28

  本文关键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等收入陷阱 库兹涅茨假说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摘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既是当前经济学的重大课题,又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两大经济问题。本文通过库兹涅茨假说把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和“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实现了收入差距的缩小和“中等收入陷阱”的迈过的目的。 第一,本文研究了收入分配问题、库兹涅茨假说和“中等收入陷阱”三者的文献,发现它们三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有联系的。第二,我们进一步发现了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库兹涅茨假说连接。为了更准确地研究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关系,我们重新研究了库兹涅茨假说并得出库兹涅茨假说成立的充分条件,,即若一个国家经济的初始发展阶段满足库兹涅茨曲线上升阶段的特征且人均收入正处在11000美元以下的阶段时,则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将满足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本文还说明了当一国的经济水平处在中高收入阶段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下降与否对该国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时间窗口时,它就可以通过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来保持经济继续增长达到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困局的目的。第三,本文对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转折点处的特征,对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探讨实施的起始条件。第四,本文通过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进行经验研究和教训分析,发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对它们能否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是至关重要的。第五,在非参数估计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下,我们利用48个国家和地区的630组数据对本文的观点进行了计量检验发现检验结果是支持库兹涅茨假说,并说明了在中高收入阶段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是显著负相关的。 本文又研究了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特征,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满足库兹涅茨假说。如果我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得到合理控制,那么有助于我国约在2030年达到人均收入11000美元以上,迈过“中等收入陷阱”。最后,本文根据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特点,提出了既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又有助于我国顺利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具体策略。在本文中,我们也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和人均收入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但是研究结果只能说明二者在中等收入阶段有明显的显著关系,令人十分满意的数量结果并没有得出。这些不足和缺点也为是本文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库兹涅茨假说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4.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6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9-11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11-12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12-13
  • 一、 研究思路12
  • 二、 研究方法12-13
  • 第四节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13-14
  •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14-16
  • 一、 主要创新点14-15
  • 二、 存在的不足15-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25
  • 第一节 有关收入分配的文献综述16-18
  • 第二节 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综述18-22
  • 第三节 有关库兹涅茨假说的文献综述22-24
  • 第四节 小结24-25
  • 第三章 从收入分配视角看一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5-36
  •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连接25-30
  • 一、 库兹涅茨假说成立的充分条件25-28
  • 二、 库兹涅茨曲线成立的理论依据和它的阶段性特点28-29
  • 三、 库兹涅茨假说的具体解释29-30
  • 第二节 “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透视:国际经验与教训30-35
  • 一、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经验分析30-32
  • 二、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教训分析32-35
  • 第三节 小结35-36
  • 第四章 有关库兹涅茨假说的具体解释的实证分析36-50
  • 第一节 计量经济学模型和估计方法37-38
  • 第二节 数据的选择38-42
  • 第三节 实证分析的结果42-50
  • 第四节 小结50
  • 第五章 库兹涅茨假说的具体解释在中国当前经济中的应用50-55
  • 第一节 中国当前经济状况的基本特征51-52
  • 第二节 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的基本特征52-53
  • 一、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复杂52
  • 二、收入分配差距逐年扩大52-53
  • 第三节 中国满足库兹涅茨假说成立的充分条件53-54
  • 第四节 小结54-55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对中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启示55-61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55
  •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和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55-56
  • 第三节 本文研究对中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启示56-60
  • 一、 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优势56-58
  • 二、 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58-60
  • 第四节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65-78
  • 致谢78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中国首次跻身中等收入国家[J];党史天地;1998年12期

2 万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04期

3 ;中国该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J];共产党员;2010年04期

4 ;中国城镇化率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J];共产党员;2010年09期

5 陈景武;;重视贫富分化 警惕中等收入陷阱[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10期

6 王松奇;;中国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J];银行家;2011年02期

7 董亥宁;;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背后[J];产权导刊;2007年11期

8 ;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如何解决?[J];北京房地产;2008年05期

9 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年15期

10 高伟;;他山之石[J];人民论坛;201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英;;西城区“中等收入”问题研究与探讨[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马晓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3 徐长春;;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 破解“中等收入陷阱”[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4 宋晓梧;;政府、市场、模式[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5 郭熙保;;工业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刘泽云;袁连生;;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黄承钰;;走出慢性病预防的误区[A];第二届中国西部营养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黄承钰;;走出慢性病预防的误区[A];老年营养与健康和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暨营养与肿瘤防治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9 朱庆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主要指标的发展目标及2007年实现程度[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孙献金;;婺城区艾滋病疫情现状与对策[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季晓莉;我国需警惕“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2 社科院拉美所所长、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应对七挑战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邹志鹏;努力走出“中等收入陷阱”[N];人民日报;2011年

4 黄栀梓;如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N];温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刘铮 张辛欣 岳德亮;提低扩中调高,避开“中等收入陷阱”[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主持人 马媛媛;拿什么跨越你,“中等收入陷阱”?[N];科技日报;2011年

7 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力避“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副校长 刘伟 本报记者 罗彦 整理;穿越中等收入陷阱[N];人民日报;2011年

9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李春景;加强科技创新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N];科技日报;2011年

10 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 腾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经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魏向英;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均的相互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吴华;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3 张晓瑞;我国科技、教育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云;居民收入分布及其变迁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5 马斌;基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姬雄华;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梁流涛;农村生态环境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陆锦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张菁;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郑杰;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及规避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4 卢曾;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李玮;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乔伟丽;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发展与房价的关联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姜玉凯;“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蔡永贵;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途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柳;一个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静态模型[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许岩;“中等收入陷阱”挑战下的政府转型与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1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531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