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活动收敛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
本文关键词: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活动收敛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
【摘要】: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我国创新活动分为知识创新、科研创新、产品转化创新3个阶段,运用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对各类创新活动进行收敛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空间自回归因子和扰动项的空间滞后因子对创新增长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创新水平增长在地区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存在空间示范效应和外生冲击传递效应,同时空间面板模型拟合效果整体上优于普通面板模型,说明我国创新活动收敛中有必要考虑空间因素;2知识创新和知识转化创新水平存在稳定的绝对β收敛,科研创新水平不存在收敛,通过基尼系数时序图验证了我国科研创新活动存在"马太效应",另外两类创新活动水平则朝着收敛的趋势发展;3高校资源、市场化水平分别对知识创新和产品转化创新收敛有显著促进作用,信息化水平对三大创新活动收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创新价值链 区域创新 创新活动 收敛分析
【分类号】:F124.3;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收敛”概念的提出源于Ramsey[1]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均衡增长的研究,其认为在具有相似消费偏好和技术结构的经济统一体内,落后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增长速度更快,因而长期内经济发展水平会逐步趋同。在这之后,学者们[2-4]对经济收敛问题展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2 潘雄锋;张维维;;基于空间效应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收敛性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3 余泳泽;刘大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与价值链外溢效应——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多维空间面板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7期
4 魏守华;吴贵生;唐方成;;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2期
5 张玉明;李凯;;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3期
6 许治;邓芹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效应——基于技术成就指数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01期
7 王庆喜;张朱益;;我国省域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10期
8 余泳泽;刘大勇;;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2014年05期
9 龙志和;陈芳;林光平;;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面板分析——基于2000—2008年1271个县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01期
10 陈向东;王磊;;基于专利指标的中国区域创新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雄锋;;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时空演化的测度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3 刘和东;;中国区域原始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1期
4 潘雄锋;张维维;;基于空间效应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收敛性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5 牛欣;陈向东;;城市间创新联系及创新网络空间结构研究[J];管理学报;2013年04期
6 陈培钦;;中国资本回报率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7 张友志;顾红春;;江苏省县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与时空演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6期
8 邹薇;刘红艺;;城市扩张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徐敏;姜勇;;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吗——来自空间杜宾模型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4年08期
10 朱凌;薛萍;徐旋;;高校与区域的协同创新:基于我国典型区域10年专利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阳红;民营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孙建;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绩效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郭磊;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冯仁涛;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与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管仕平;区域基础研究援助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马琳;中国研发投入及其产出效率省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冯仁涛;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与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赵昱;创新资源国际流动格局、过程及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赵宏波;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晁先锋;技术转移对中国区域竞争力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张军桥;科技资源分配正义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毓军;东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及创新效率比较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5 柏玲;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旋;我国不同区域创新体系中高校作用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孙滨齐;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及经济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褚晓;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收敛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白素利;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俱乐部趋同识别及形成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方陈平;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均平;谭春辉;;国家创新能力测评五十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3 白俊红;蒋伏心;;考虑环境因素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J];财贸经济;2011年10期
4 余泳泽;;政府支持、制度环境、FDI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5 庞瑞芝;李鹏;;中国工业创新:过程、效率与模式——基于2001—2008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6 牛泽东;张倩肖;;FDI创新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7 周密;;我国创新极化现象的区域分布与极化度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8 王铮,马翠芳,王莹,翁桂兰;区域间知识溢出的空间认识[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9 李国平,孙铁山,卢明华;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10 蒲英霞;葛莹;马荣华;黄杏元;马晓冬;;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建国;我国科技资源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祖泽;创新的哲学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乔松楼;;到底是什么影响了科研和学术创新?[J];北京观察;2003年07期
3 钟柯远;完善国家创新价值链[J];决策咨询通讯;2005年04期
4 弓克;;论创新[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6期
5 柯奇宝;;自主创新是强企之途 强国之道——科技界企业界代表委员共话自主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5年02期
6 李逸平;;互信互动 携手创新[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7年03期
7 高扬;尹晓蕊;;创新价值链[J];科学与管理;2008年01期
8 钟荣丙;;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价值的战略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年06期
9 李开复;;创新最重要[J];现代企业文化;2012年Z1期
10 郑江淮;;以民营化力量 突破中国自主创新“周期性围困”[J];董事会;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东;杜稳灵;;企业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2 郑兢晶;彭福扬;;彭福扬要素重组法:一种新的创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贵州省老科协、贵阳市老科协课题组;;自主创新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A];贵州省第五届科技创新论坛文集[C];2009年
4 王桂兰;刘莹莹;;实施品牌战略 不断提高我省对外贸易自主创新能力[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王凤彬;甄珍;;创新研究中的多层次性及其发展前沿[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隋映辉;赵琨;丁海洋;;建设创新型城市:我国主要问题形成条件及政策建议[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李晓西;赵峥;;对科技创新驱动首都科学发展的认识与思考[A];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2012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黄群慧;;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分析[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龚毅;杨利峰;;双元机制与企业创新驱动战略的相互关系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林志扬;林泉;;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问题探讨[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昌欣;新形势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N];科技日报;2005年
2 井神盐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李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实现企业跨越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陈磊;创新文化:如何营造软环境[N];科技日报;2007年
4 山东省交通工业集团总公司 孙建文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土城矿 刘佳跃 山东流云纺织有限公司 邢承木;拂去“创新泡沫” 追求“有效创新”[N];工人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江世亮 沈湫莎;把握机遇 立足创新 深化改革[N];文汇报;2012年
6 记者 戴丽昕 通讯员 吴国瑛;立足自主创新 提高引领能力[N];上海科技报;2012年
7 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企业战略和营销系讲师 尹一丁;找出你的创新短板[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 刘志鹏;在跟踪模仿中走向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9 中国科协党组;把科技创新思想化作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湾区城市成功得益于“有用的创新”[N];深圳特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举;创新场域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汪寅;科技原始创新问题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马云俊;创新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大中型制造企业创新效率评价[D];辽宁大学;2013年
4 何小英;创新得当论[D];中南大学;2011年
5 阎立;技术惯域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凤娣;论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希炯;知识管理中知识转换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敏;基于二元组织的企业颠覆性和维持性创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温恒福;教育创新组织的领导与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红玉;马克思的创新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论可持续科技创新[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嘉政;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设计服务业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3 金桔红;论知识创新的动力机制[D];中南大学;2002年
4 蒋晓霞;地方高校区域性协同创新现状及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飞;大学创新文化和创新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蒋显荣;管理创新的哲学思维[D];湖南大学;2003年
7 邵羽;论文化对科技创新的作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娟;文化作用于科技创新的机制与路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马丽娜;当代科技创新伦理冲突的哲学反思[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徐建桂;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系统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1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55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