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能源结构优化对低碳山东的贡献潜力

发布时间:2017-07-20 05:18

  本文关键词:能源结构优化对低碳山东的贡献潜力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结构 碳强度目标 碳排放 贡献潜力 山东省


【摘要】: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碳强度是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山东省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能源生产量、工业产值占比等社会经济指标的历史数据和不同组合情景下的预测数据,研究了能源结构优化对低碳山东的贡献潜力问题。首先运用情景预测、GM(1,1)预测与多元回归组合预测模型对2013年到202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及其相关变量进行了预测;其次,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了2013年到2020年山东省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最后,考虑到技术进步、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对碳强度目标的实现也具有显著作用,当将能源结构作为一个驱动因素分析其变化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时,需将其他因素的作用剔除,因此,本文重新界定了能源结构优化对碳强度目标"贡献潜力"的定义,即指不同能源结构调整幅度情景中碳强度的"下降幅度"相对于不调整时碳强度"下降幅度"的增加值与碳强度"目标下降幅度"的比值。并在此基础上,分9种组合情景评估了2020年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山东省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经济增速下,能源结构调整幅度越大,碳强度"下降幅度"越大,能源结构优化对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也越高;在相同的能源结构调整幅度下,经济增速越低,碳强度"下降幅度"越小,但是能源结构优化对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越高。在每种情景下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山东省碳强度目标均有一定的贡献潜力,但是,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山东省碳强度目标贡献潜力作用有限,即使在优化能源结构对碳强度目标"贡献潜力"最大的情景(大幅调整能源结构、经济低速增长)中,其贡献潜力也仅为10.953 3%。因此,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低碳山东有一定的贡献,但是仅靠能源结构优化无法完全实现碳强度目标,政府、企业及社会还需要采取产业结构调整、碳排放技术升级等措施。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能源结构 碳强度目标 碳排放 贡献潜力 山东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低碳经济下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编号:12BJY075)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低碳经济下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编号:2014RKE2803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遗传算法的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预测研究”(编号:11CX04003B)
【分类号】:F426.2;F127
【正文快照】: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了过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达成国际共识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徐盈之;董琳琳;;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能源结构优化视角下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王锋;冯根福;;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4 李善同;侯永志;刘云中;何建武;;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9期

5 郭菊娥;柴建;吕振东;;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分析[J];管理学报;2008年05期

6 郭国峰;王彦彭;;“十二五”时期工业节能潜力与目标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3期

7 张友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8 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9 范德成;王韶华;张伟;;低碳能耗结构优化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10 王锋;冯根福;吴丽华;;中国经济增长中碳强度下降的省区贡献分解[J];经济研究;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2 秦光蔚;陈爱晶;周祥;徐汉亿;孙进;;盐城市低碳农业探索和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3 高阳;冯U,

本文编号:566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566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f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