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技术创新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城市 空间自相关 空间计量模型
【摘要】:通过选取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后,反映技术创新的专利授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不及物质资本及其它经济增长因素的作用,这说明当前我国仍处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度的政府干预会阻碍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及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效应。大多数城市的规模可能尚未达到规模集聚经济的门槛,因而表现为规模不经济。城市经济增长还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临近溢出效应。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城市 空间自相关 空间计量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39)
【分类号】:F124.3;F299.23
【正文快照】: 〔修回日期〕2014-11-10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技术创新在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既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又是技术、人才、知识、信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地,因而,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2 周国富;兰宇宁;;空间集群、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城市视角的空间计量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3期
3 李恒;;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洪名勇;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实力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5 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6 郭新力;;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3期
7 李正辉;徐维;;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1年01期
8 鞠树成;中国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5期
9 张继红;吴玉鸣;何建坤;;专利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1期
10 张文武;熊俊;;外资集聚、技术创新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勇;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4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张格杰;陈红;;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6 汪卫霞;;安徽省专利产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谢霓泓;对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8 王亮;;地理空间因素对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9 丁艳华;霍军亮;;如何应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的流失[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陈秀;藏少梅;于学江;;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陈华;展凯;;基于VAR的保险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联动作用研究[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3 温俊彬;;略论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吴秋兰;;论对自利本能的道德关注——兼评近年道德评价热点事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尹德洪;;早期的法和经济学思想研究[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柯华庆;;法律效率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顾海波;;论科技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肖彦梅;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能力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晋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吴建华;试论日本的区域开发政策与措施[J];兵团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3 邱均平;谭春辉;;国家创新能力测评五十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范言慧,段军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5 胡晓鹏;;中国学界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的观点论争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6 张迎春;李萍;;企业家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9期
7 薄文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6期
8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柳卸林;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及成因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张明喜;;我国高新区研发投入的经济贡献——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10 孟令杰;李静;;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基于非参数的 Malmquist 指数方法[J];产业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洋;区域科技创新对西安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相关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2 丁明磊;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与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飞;陈斌开;;城市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2 洪涛;于明超;;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年05期
3 孙恬;郑雪峰;;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2期
4 马风华;;机场发展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为例[J];特区经济;2013年02期
5 普丹萍;唐泳;;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验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4年12期
6 易英霞,郑循刚;物流产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互动性——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5年07期
7 于凤艳;王秋莲;;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两部门模型的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年03期
8 米娟;;现代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06期
9 张良;;经济危机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肖文;王平;;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与城市化效率比较分析[J];城市问题;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艳辉;;知识与城市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2 黄志基;贺灿飞;;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李铠;石剑桥;;创新驱动or土地驱动: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时空分异——基于全国179个区县的分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卞宁;加快发展 科学发展 高端发展 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N];保定日报;2013年
2 杨靖 吴俣;北市区着力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N];保定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和平;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明显[N];中国保险报;2009年
4 记者 蔡若愚;普华永道预测:至2025年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明显[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特约记者 俞岚 阮煜琳;全球城市经济增长10强排名出炉[N];中国改革报;2010年
6 上海博加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丹麟;孙丹麟:大虹桥必然是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N];东方早报;2014年
7 刘龙胜 宋健军;携手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 努力培育城市经济增长极[N];梅州日报;2013年
8 林小昭;中西部多城市经济增长迅猛[N];西部时报;2012年
9 潘强敏;浙江城市经济活力强劲[N];中国信息报;2002年
10 ;现代服务业: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N];保定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敬云;要素投入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7年
2 曾光;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夏德孝;人力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杨志明;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利斐;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申燕飞;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晓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4 冯静静;重庆城市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张自如;吉林省城市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6 耿一村;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7 许政;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宁;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D];清华大学;2010年
9 杨凡;航空港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徐彦杰;商业银行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69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56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