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区域间碳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02:05

  本文关键词: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区域间碳关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 碳关联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假设抽取法 溢出和反馈效应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问题,中国作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碳减排压力巨大。由于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化分析中国不同区域及部门碳排放能够识别主要的碳排放区域及部门,以便制定合理碳减排策略。 本文基于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三个角度对中国区域间碳关联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region Input-output)模型测算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碳;其次,采用假设抽取法从区域层次对东北区域、京津区域、北部沿海区域、东部沿海区域、南部沿海区域、中部区域、西北区域和西南区域的各部门碳关联进行分析;最后,应用区域间碳排放溢出和反馈效应分析模型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各部门进行分析。区域间贸易隐含碳测算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99.44百万吨,排在首位;中部区域为928.26百万吨,位居第二;京津区域排放量最少为241.49百万吨。区域间产业碳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高碳产业群(采选业,石化工业、非金属矿物和金属品冶炼制造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产出碳排放均大于需求碳排放,低碳产业群(机械设备制造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的需求碳排放均大于产出碳排放;其中采选业以及石化工业、非金属矿物和金属品冶炼制造业等上游资源型产业群,具有较大的前向碳关联,而建筑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属于下游产业群,具有较大后向碳关联;区域间溢出反馈效应分析得出:从区域角度看,西部区域内碳排放乘数效应为45.12吨/万元,中部和东部区域内碳排放乘数效应分别为42.65吨/万元与20.09吨/万元。东西部区域对中部区域的溢出效应强度为7吨/万元明显强于中西部区域对东部以及东中部区域对西部区域的溢出效应;从部门角度看,发现能源消耗越大的部门对经济系统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越大,如电力及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选业,石化业和金属品冶炼及制品业等部门。 因此,升级沿海区域的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技术和增强部门的能源使用效率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中国 碳关联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假设抽取法 溢出和反馈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F2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6
  • 1.2.1 贸易隐含碳研究进展11-13
  • 1.2.2 产业关联分析研究进展13-15
  • 1.2.3 溢出和反馈效应研究进展15-16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16-18
  • 第2章 中国区域间贸易隐含碳分析18-24
  • 2.1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18-20
  •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20-22
  • 2.2.1 数据来源20-21
  • 2.2.2 数据处理21-22
  • 2.3 结果分析22-24
  • 第3章 基于假设抽取法的产业关联分析24-37
  • 3.1 模型方法24-28
  • 3.1.1 基于假设抽取法的碳关联分析24-26
  • 3.1.2 基于改进的假设抽取法的碳关联分解26-28
  • 3.2 结果分析28-37
  • 3.2.1 产业群划分28
  • 3.2.2 基于假设抽取法的碳关联分析28-31
  • 3.2.3 基于改进的假设抽取法的碳关联分解分析31-37
  • 第4章 区域间碳排放溢出和反馈效应分析37-45
  • 4.1 模型方法37-40
  • 4.2 结果分析40-45
  • 4.2.1 区域划分40-41
  • 4.2.2 区域间碳排放溢出和反馈效应分析41-45
  • 4.2.2.1 区域部门合计效应分析41-42
  • 4.2.2.2 区域部门总效应分析42-45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45-49
  • 5.1 研究结论45-46
  • 5.2 政策建议46-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53-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洁超;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区域间碳关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74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574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