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体系理论分析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世界体系理论分析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摘要】:世界体系理论认为,现代世界体系从“延长的16世纪”的欧洲世界体系发端。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经由对20世纪非洲的研究,发现与当时盛行的现代化理论相悖的现实情况,继而转向对16世纪欧洲的研究,以探究不发达地区和国家落后的真正原因。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对现代世界体系的分析研究过程中,借鉴了布罗代尔“长时段”的研究方法以及康德拉基耶夫周期理论,运用以世界体系为分析单位的分析方法对现代世界体系进行解构,世界体系理论认为现代世界体系的性质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存在着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三层结构划分,并且在该世界体系外存在着相对于该体系的外部竞争场。现代世界体系中的各结构也存在着位置的互相转化。该体系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三层结构划分是源于体系中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的劳动分工的不同。该体系以资本为主导,以地区间经济剥削作为世界资产阶级维护该体系结构的手段。通过世界体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世界体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具有某些理论契合点,如阶级分析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依附论对世界体系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理论框架以及分析视角的借鉴,但世界体系理论由于加入了半边缘区的概念等因素,对依附论作出了更合理的发展。乔万尼·阿瑞吉对世界体系分析的论述着重于经济学方面,即体系“金融扩张”的特点,并认为霸权各阶段的特征是贸易和生产的全系统扩张。与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中对三个世界的划分以及对全球资本主义理论的比较,可以对世界资本主义的现状有更加前沿的认识。世界体系理论对现代世界体系的分析,对“边缘国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重大启示作用。“边缘国家”要想实现真正的发展,就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争取本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要改变自己依附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发展模式,转变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国作为世界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纳入了我国积极融入现代世界体系的国际视野。
【关键词】:世界体系理论 中心—半边缘—边缘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1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导论6-8
- (一)论文选题研究意义6
-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6-7
- (三)本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7
- (四)本论文的创新点7-8
- 一、对世界体系理论的阐述和思考8-22
- (一)世界体系理论产生的现实和理论来源8-10
- (二)世界体系理论的内涵10-14
- 1.世界体系的内涵10-11
- 2.世界体系的性质11-12
- 3.现代世界体系的起源12-14
- (三)世界体系理论对现代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划分14-22
- 1.中心区15-17
- 2.边缘区17-18
- 3.半边缘区18-19
- 4.世界体系之外的“外部竞争场”与世界经济体系的交往19-20
- 5.现代世界体系结构性位置的转变20-22
- 二、世界体系理论与其他理论的比较及思考22-32
- (一)世界体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比较23-25
- (二)世界体系理论与依附论的比较25-27
- (三)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与乔万尼·阿瑞吉世界体系理论的比较27-28
- (四)世界体系理论与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比较28-30
- 1.相同点29
- 2.不同点29-30
- (五)世界体系理论与全球资本主义学派的比较30-32
- 1.相同点30-31
- 2.不同点31-32
- 三、世界体系理论对边缘国家以及中国发展的启示与当代价值32-38
- (一)增强边缘国家在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32-33
- (二)寻求边缘国家的发展模式33-35
- (三)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35-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中央之国”与“层圈式”世界体系[J];中国金融;2008年05期
2 李静;;由市场化国家的金融风暴引发的思考----从新旧世界体系转换谈起[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刘志明;;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述评[J];开放导报;2010年01期
4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王彦伟;;资本主义结构危机[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5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刘海霞;;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9期
6 张雷声;“依附论”与“世界体系论”之比较分析[J];江淮论坛;1990年05期
7 杨宜树,陈琰;关于世界体系的政治经济学——伊曼纽·华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论述[J];世界经济文汇;1992年03期
8 王帅;吴宇;;非洲纳入世界体系的代价及后果[J];当代世界;2011年03期
9 王宁坤;“世界体系”理论浅析[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1期
10 赵树森;世界工厂还是世界“加工厂”——浅谈融入世界体系的中国及其发展策略[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洁;;中国自然博物馆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余伟民;;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冷战终结”[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吴苑华;;简述“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思潮[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杏贵;简评《世界体系论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朱婕;中国的发展是在世界体系中的发展[N];甘肃日报;2013年
3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刘仲敬;世界体系的演变与晚清中国的国家塑造[N];深圳特区报;2014年
4 吴苑华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世界体系是5000年历史的人类历史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郭台辉;世界体系结构性危机下何去何从[N];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杨雪;文明的主旋律是互动[N];光明日报;201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张志强;如何理解“中国”及其“现代”[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吴苑华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今日中国关乎未来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路爱国,,唐河;日本与现代世界体系[N];中国经营报;2005年
10 任晓;全球化的力量会改变世界体系的结构本质[N];文汇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晶;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梳理·国际视野·启示价值[D];吉林大学;2010年
2 江华;世界体系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于德洋;当代世界体系下的美国霸权危机[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2 包秀慧;世界体系理论分析及对中国发展的启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佟通拉嘎;“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和平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4 林中威;世界体系论视域下的发展中国家合作关系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张曦予;世界体系视域下日韩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1948-2008)[D];湘潭大学;2014年
6 王隽毅;世界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大国崛起的模式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7 张俊平;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璐;试论反体系运动的变化及其前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9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57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