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的中国各省区碳排放权盈亏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的中国各省区碳排放权盈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最优经济增长 碳排放权 公平与效率 分配方案
【摘要】: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综合考虑人均累计碳排放相等和差别原则,将中国碳排放划分为历史(1995-2010年)和未来(2011-2050年)两个时期,设计并分析中国各省区的减排框架。结果表明:1)历史时期,中国各省碳排放权呈北亏损,南盈余的基本分布格局;2)未来时期,中国各省碳排放权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亏损和盈余中心的亏损或盈余比重上升;3)两时期内,东部地区盈余比重显著上升,中部地区亏损比重显著上升;西部地区盈余比重显著下降。
【作者单位】: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最优经济增长 碳排放权 公平与效率 分配方案
【基金】: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项目(2012CB95580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JY032)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3Qnkt 12)资助
【分类号】:F124.5;X321
【正文快照】: IPCC前四次报告逐步确认了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主要责任,由此,减少由人类活动引起的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1-3]。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并正向后工业化时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还将带来大量的碳排放,进而增加中国的减排压力[4],由此,亟需提出既能有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黄杏元;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2 郑立群;;中国各省区碳减排责任分摊——基于公平与效率权衡模型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5期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张永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4 李开盛;;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公正分担——基于罗尔斯正义论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洪;廖光萍;崔娜娜;;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四川区域经济趋同实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3 文余源;;顾及空间效应的县域收入分布时空演进研究——以广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4 乔榛;魏枫;;世界碳减排博弈困局及出路探析[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5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6 胡剑锋;马诗慧;;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及实施方案——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7 黄明皓;李永宁;肖翔;;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联动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8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促进中国低碳零售发展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J];财贸研究;2011年01期
9 张永军;;技术选择、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3期
10 吴康;韦玉春;;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区域发展均衡性的测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门明;张秋莉;;碳交易生产模型述评及应用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3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4 雷明;虞晓雯;;资本动态效应下中国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绩效研究(1998—2011)[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5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七届珠三角流通业学术峰会暨“珠三角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赵威;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影响因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肖志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吉宗玉;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杨丽萍;个人碳消费的外部性和可选择的治理方式[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地区收入差异的探索性时空分析方法研究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白婷;基于资本市场视角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奥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法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曦;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胡鹏;空间依赖与空间俱乐部趋同[D];暨南大学;2011年
6 刘建寿;空间异质性与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梁小翠;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鸥;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陈向涛;我国2020年碳减排承诺实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耀华;大关中地区碳排放“隧道”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兴勇;;分配正义的两种不同诠释——罗尔斯与诺齐克之对话[J];长江论坛;2006年02期
2 吴彤,罗浩;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性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04期
3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4 王劲峰,李连发,葛咏,时陪中,关元秀,柏延臣,王智勇,HainingRobert;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的理论体系探讨[J];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5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6 欧向军,顾朝林;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7 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8 刘旭华,王劲峰,孟斌;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J];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9 蔡f ,都阳;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10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2050年大气CO_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碳排放配给制带来的启示[J];节能与环保;2009年11期
4 邴绍倩;;食品“碳排放”标准及应对之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0期
5 ;国务院宣布我国到2020年降低碳排放40%~45%[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6 张雷;黄园淅;李艳梅;程晓凌;;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2期
7 巩帅臣;;湖南省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1期
8 温景光;;江苏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9 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10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643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64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