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环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圈”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构建“环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圈”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圈” 合作模式 合作机制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环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圈"合作现状,通过借鉴国际次区域合作模式及机制经验提出:在宏观层面上应建立"一核三翼"的边境自由贸易区合作模式;在微观层面上有5种企业跨境合作模式可供选择,并提出构建中俄蒙哈"四国六方"多层次对话机制、新疆参与"环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圈"合作协商决策机制、争端解决机制、经济合作执行机制及信息交流机制。
【作者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圈” 合作模式 合作机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能源与贸易互联互通建设战略研究”(13AZD083) 新疆软科学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201442103)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环阿尔泰山次区域经济圈”是以阿尔泰区域为核心,主要由中国的新疆、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东部以及蒙古国西部组成的经济圈。由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四国在矿产资源种类、人文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条件方面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颜梅林;陈亮;;比较借鉴视角下ECFA争端解决机制建构研究——以WTO、CAFTA、NAFTA争端解决机制为鉴[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6期
2 高志刚;;构建新疆与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平台[J];开放导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法律问题三议[J];法学评论;2012年02期
2 曾炜;;论ECFA的过渡性质及其完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3 兰剑琴;;ECFA研究述评与展望[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 高志刚;;中国企业参与中亚次区域合作的模式与思路[J];开放导报;2007年01期
5 高志刚;;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产业比较优势分析——以哈萨克斯坦为例[J];开放导报;2010年05期
6 高常水;于源;;中国参与和推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58期
7 高志刚;韩延玲;;基于层次分析的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竞争力比较研究——以哈萨克斯坦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星容;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的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冉;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2 王子艳;ECFA争端解决机制探析[D];广东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丽艳;;试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廖增金;洪英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之比较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05期
3 高永富;;中国参与制定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初探[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4 沈四宝;;论《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王春婕;NAFTA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价值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年16期
6 周_g;;试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华;加强中印缅孟次区域合作的意义[J];开放导报;2003年11期
2 胡志丁;骆华松;夏显芳;阳茂庆;;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3 胡志丁;骆华松;熊理然;张伟;;次区域合作研究方向的变迁及其重新审视[J];人文地理;2011年01期
4 王海峰;;积极推进全方位次区域合作机制建设[J];国际贸易;2012年12期
5 贺圣达;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理论与方法[J];东南亚;1997年02期
6 卢光盛;中缅孟印次区域国际合作初步研究[J];东南亚;1999年02期
7 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会议在菲举行[J];东南亚南亚信息;1997年11期
8 李纯;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几点建议[J];东南亚南亚信息;2000年08期
9 朱振明;泰国政府将主持今年的次区域部长级会议[J];东南亚南亚信息;2001年04期
10 陈社明,李益敏;中老缅泰结合部次区域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义敢;唐新文;赵世坤;;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规划建议[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2 郭来喜;;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合作及重点城市发展问题[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李义敢;唐兴文;赵世坤;;云南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规划建议[A];中国老科协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研讨会文集[C];2006年
4 杨小平;;人民币跨境使用与我国区域合作战略研究——中越、中老、中缅次区域个案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5 胡鸿章;胡锐;;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看云南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唐永红;;从开放性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到全面性两岸经济一体化——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文;进一步推动次区域反拐合作进程[N];人民公安报;2007年
2 记者 黄明健邋于志刚;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反拐第五次高官会在京举行[N];人民公安报;2007年
3 记者 于志刚邋黄明健;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反拐进程特点突出[N];人民公安报;2007年
4 石国胜;周永康会见出席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反拐部长级磋商会六国部长[N];人民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杜学敏;加强合作 加快进程[N];中国妇女报;2007年
6 记者 武_,
本文编号:656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65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