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教育同质性婚配与家庭收入不平等

发布时间:2017-08-16 02:20

  本文关键词:教育同质性婚配与家庭收入不平等


  更多相关文章: 正向选择匹配 教育同质性婚配 收入不平等


【摘要】:现代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中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正向选择婚配方式提供了解释收入不平等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作用下.中国的婚配观念由旧时的门第家庭等先赋性特征转向现代社会的教育人力资本等自致性特征.教育成为正向选择婚配方式的主要标准。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教育正向匹配在以教育回报率为导向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产生了马太效应。加剧了家庭间的收入不平等。本文利用CHIP数据库,按照夫妻双方的教育程度衡量婚姻的匹配模式,研究表明,在1988—2008年的二十年间,中国婚姻市场上的教育同质性婚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通过构建正向选择匹配和随机匹配的基尼系数核算方法发现.正向选择婚配模式下的总体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大于随机婚配模式下的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教育同质性婚配对总体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作用逐年增强。如果把按照夫妻双方教育等级划分的每一类型视为一个层级,利用反事实的实验方法发现。不同教育层级间的家庭收入基尼系数显示出教育同质性婚配加剧了不同教育层级间的家庭收入不平等。加强社会保障、倡导多元化婚配,对低教育水平家庭进行技能培训。以及对低收入家庭给予适当补贴等是缓解家庭收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正向选择匹配 教育同质性婚配 收入不平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路径研究”(批准号13&ZD0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实践背景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批准号2072015103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地方债发行机制与监管研究”(批准号14JZD011)
【分类号】:D669.1;F124.7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曰趋严重的收人不平等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衡量中国个体收人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为0.469,并且2003年以来的基尼系数值均高于0.4这一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中国的收人不平等状况不容乐观。国内外学者关于收人不平等做了比较深人的研究,影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守儒;家庭经济与家庭成员素质[J];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罗彦魁;核定家庭收入中十个问题的处理[J];中国民政;2001年09期

3 迟书君;深圳特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4 阿德拉·尼科尔斯基;沈劲摘;;苏联年轻一代家庭的收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2年09期

5 孙良;适应市场需求 促进职工收入增加[J];农场经济管理;2002年02期

6 李萍;;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J];探求;2007年06期

7 李顺民;;农民李明德喜算家庭增收账[J];党的建设;2008年01期

8 宗学哲;;他赚多了,我该如何掌财[J];中国女性(海外版);2006年01期

9 柳拯;;目前家庭收入测算中存在四个问题[J];党政干部文摘;2007年06期

10 袁学军,陈扬乐;以人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彦;刘艳彬;Alvin C.Burns;Ann Veeck;;基于家庭就餐行为探索中国都市家庭特征——针对长春市年轻、富裕家庭的探索性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赛;董晓媛;李实;;经济转型下的中国城镇女性就业、收入及其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3 朱云河;;北京工人家庭收支变化研究(1956—1962)[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同春芬;黄艺;;当前我国渔民家庭收入结构特点及问题初探——基于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比较分析[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5 干传文;;给留守儿童的一片温暖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6 杨爱华;;浅析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7 李春景;;《家庭收入来之不易》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8 干传文;;给留守儿童的一片温暖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9 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基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燕;张忠根;;孤身外出还是举家迁移?——制度对劳动力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拯;农村家庭收入测算:关系救助公平性的大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蔡炜;四大“负累”拖垮低收入家庭[N];新华日报;2006年

3 万云;少儿保险:5%开支保障家庭重心[N];中国经营报;2006年

4 记者 张睿邋通讯员 穗房宣;穗低收入住房难家庭开始调查[N];南方日报;2007年

5 李光忠邋记者 沈才;红卫农场低收入家庭全脱贫[N];黑龙江日报;2008年

6 ;吉林省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法[N];吉林日报;2009年

7 记者 陶忠辉 通讯员 韩华平 实习生 汪琴;城市低收入家庭标准线划定[N];湖北日报;2010年

8 ;汕头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N];汕头日报;2010年

9 黄淼;启东市低保家庭收入测算有据可依[N];中国社会报;2010年

10 记者 刘茜;调查显示教育消费占家庭收入1/7[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欣;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鹏;上海市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洪秋妹;健康冲击对农户贫困影响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郑震;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魏世勇;家庭大额消费(支出)的若干特征与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6 何通艳;藏区参与式反贫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新华;家庭借贷、违约和破产[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余凌志;廉租住房保障水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美闯;居民家庭社会资本与家庭收入:理论与实证[D];山东大学;2006年

2 王志胜;唐代家庭收入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凡福善;基于烟草控制条件下的烟农家庭收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燕梅;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5 吴志明;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6 张璐;家庭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7 陶维维;家庭教育消费的阶层差异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侯菲菲;离散化农村家庭的维系机制及未来趋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忠朝;农村家庭能源贫困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冯兰;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与家庭金融和谐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1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681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