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三大关键挑战:三地产业结构差异明显,难以形成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差距过大,促使要素单向流动;缺乏协同治理机制,导致"三者共输"。京津冀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三地背后各自为战的利益出发点、中央相关制度设计以及非政府力量发展迟缓的共同作用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比较艰难。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央无意的"错位"及有意的"缺位"下,在津冀地方政府无法打破"首先为北京(即中央)服务"的政治态势下,在京津冀未能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下,真正市场意义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不平等 利益协调机制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BJJL06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向资金资助项目(NKZXA100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向资金资助项目(NKZXB1145)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90年代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的开发开放对于中国经济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并各自成为了当时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而反观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京津冀地区,其综合优势远超过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1。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虎森;周亚雄;颜银根;;新经济地理学视域下区际污染、生态治理及补偿[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2 张颢瀚;;区域一体化转型与融合体制建设研究——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马海龙;;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利益协调机制构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永林;;地理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3年11期
2 习裕军;;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承接与发展[J];科学发展;2014年01期
3 袁刚;张立星;;论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以京津冀为例[J];世纪桥;2014年08期
4 潘家华;陈洪波;储诚山;王新春;;突破利益藩篱实现京津冀协同均衡发展——以河北省三河县燕郊镇为例[J];环境保护;2014年17期
5 谢浩;;泛长三角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现状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等高线的视角[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6 吴国清;;跨行政区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机制设计[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05期
7 周立群;曹知修;;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启经济一体化新路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4期
8 刘士娟;;浅析招商引资与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J];中国商贸;2014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梦佳;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D];兰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士成;;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利益格局失衡与利益平衡机制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09期
2 唐勇;王祖强;;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与合作机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当代经济;2011年17期
3 张淑莲;;基于合作博弈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作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谢中凡;;关于建立珠三角城市联盟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10期
5 保建云;;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地方利益均衡与地方利益协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强昌文;;以契约精神引领区域合作制度的发展[J];江淮论坛;2012年01期
7 张颢瀚;;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和整合[J];江海学刊;2009年04期
8 王青云;;关于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9 理查德·M.伯德,麦克尔·斯马特,黄相怀;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5期
10 杨玲丽;;政府导向、市场化运作、共建产业园——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经验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兴庭;[N];中国保险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新宝;霍运梅;;利益协调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J];甘肃农业;2006年04期
2 蒋永穆;纪志耿;;论竞争力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J];综合竞争力;2010年04期
3 张静;;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经济论坛;2005年22期
4 韦成国;;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丁桂波;;试论完善农村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途径[J];农业经济;2009年12期
6 龚唯平;关键在于建立利益协调机制[J];学术研究;1995年01期
7 王琳;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追求与利益协调机制[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陈子舜;丁乃村;;公平分配与利益协调机制建设[J];长白论丛;1996年05期
9 ;怎样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10期
10 陈先春;;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J];决策与信息;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永长;张宝玉;;构建和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初步探索[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景跃进;;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共识与分歧[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3 彭梅芬;;构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韦成国;;关于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的思考[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唐晓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席晓娟;;陕西省资源开发中各方利益协调机制的法律实证研究——以财政税收改革为切入点[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永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1年
2 杨朝清;“砸车门”呼唤完善利益协调机制[N];人民公安报;2012年
3 敬志伟;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N];青岛日报;2007年
4 钟荣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建立稳定利益协调机制[N];台州日报;2007年
5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 焦国栋 付钦太 谷亚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N];光明日报;2011年
6 吴桂芹;和谐社会要建立健全四种利益协调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景跃进;建构利益协调机制以降低维稳压力[N];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龚晓;探寻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陈静;征拆要“依法、人本、阳光、和谐”[N];湘潭日报;2011年
10 盘和林;协同发展应建利益协调机制[N];经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静;我国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高秋丽;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庆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2年
4 余冬豹;长株潭城市群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李余华;利益及利益机制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烁;我国利益群体多元化与政治秩序的稳定[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39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73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