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榆林市地下水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景观生态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榆林市地下水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景观生态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下水环境 景观生态格局 结构方程模型 榆林市
【摘要】:榆林市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采,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进程也加快,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本地区能够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有限,所以经济建设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性更加强烈。榆林市范围内,社会经济、景观生态格局和地下水环境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影响地下水环境的因素很多,探究地下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景观生态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探明三者之间的关键因素,对于榆林市现在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研究榆林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首先构造了榆林市结构方程模型,明确了社会经济发展、景观生态格局和地下水环境为模型的潜变量,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取社会经济发展、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测量指标;在对遥感影像处理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提取相应的景观指数作为景观生态格局的测量指标;选取榆林市2010年12个县(区)的对应测量指标数据作为模型样本,采用自助法(Bootstrap)对原有样本数据进行扩容和数据正态化,以满足模型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潜变量与其对应的测量指标先进行验证分析,剔除不合理的测量潜变量的测量指标,然后将所有的潜变量以及测量变量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从模型可以获得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及各个测量变量对地下水环境潜变量载荷值,从而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景观格局对地下水环境的路径系数要大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区经济总量的一系列指标,景观格局的分维数、斑块的多样性和分维数,地下水环境中的地下水利用量,地下水的剩余系数等指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载荷值较大,所以影响程度也就越大。最后,根据模型表达的结果,提出了榆林市发展问题以及改善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 景观生态格局 结构方程模型 榆林市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P641.6;P9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一章 绪论8-18
- 引言8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8-9
- 1.1.1 研究目的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9-12
- 1.2.1 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现状9-11
- 1.2.2 社会经济发展与地下水环境关系的研究11
- 1.2.3 景观生态格局和地下水环境的关系研究11-12
- 1.2.4 社会经济发展与景观生态格局的关系研究12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12-17
- 1.3.1 研究方法12-16
- 1.3.2 技术路线16-17
- 1.4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17
- 本章小结17-18
- 第二章 榆林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8-25
- 2.1 自然环境概况18-19
- 2.2 社会经济概况19-21
- 2.3 景观生态格局概况21-23
- 2.4 地下水环境概况23-24
-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区域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25-37
- 3.1 假设模型的提出25-26
- 3.2 测量指标的选取26-35
- 3.2.1 社会经济发展发展指标26-28
- 3.2.2 地下水环境指标28-29
- 3.2.3 景观生态格局指标29-35
- 3.3 样本的选择35-36
-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结构方程模型的识别与解读37-57
- 4.1 结构方程模型的识别37-55
- 4.1.1 数据来源37-44
- 4.1.2 数据的正态性分析44-48
- 4.1.3 模型的拟合48-54
- 4.1.4 模型的识别检验54-55
- 4.2 结构方程模型的解读55-56
- 4.2.1 结构模型结果分析55
- 4.2.2 测量模型结果分析55-56
-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榆林市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57-61
- 5.1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思考57
- 5.2 景观生态的制约因素与保护规划建议57-58
- 5.3 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58-59
- 5.4 社会经济、景观生态与地下水环境协调发展模式59-60
-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6.1 结论61
- 6.2 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书宏;谢湘生;;结构方程模型在企业员工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6年20期
2 周涛;鲁耀斌;;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实证分析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5期
3 徐万里;;结构方程模式在信度检验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07期
4 吴丽民;陈惠雄;;收入与幸福指数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以浙江省小城镇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11期
5 王酉石;储诚进;;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3期
6 韩丽萍;刘扬;;内蒙古农民工“可行能力”测度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5期
7 廖颖林;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顾客满意度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5年18期
8 程开明;;结构方程模型的特点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6年10期
9 刘军;富萍萍;;结构方程模型应用陷阱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2期
10 黄国稳;周莹;;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验证性分析中的应用[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雪莲;;影响武汉市高中学生吸烟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2 张首芳;;“结构方程模型”在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吴江s,
本文编号:740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740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