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陷阱与贫困循环研究——以贵州麻山地区代化镇为例
本文关键词:贫困陷阱与贫困循环研究——以贵州麻山地区代化镇为例
【摘要】: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重视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但部分地区仍然发展缓慢或者返贫现象突出。该文以贵州省"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背景,着重从贵州麻山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力外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分析了贵州麻山地区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贫困陷阱,并研究了导致该地区陷入贫困循环陷阱的原因。文章以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了麻山地区存在的4因素贫困循环链,即环境要素制约型贫困陷阱、物质资本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基础设施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和人口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文章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现有理论基础,提出错综交织的循环链扣是麻山地区难以摆脱贫困的根源。最后,总结了摆脱困境的5条政策性建议。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深圳德安泰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贫困陷阱 贫困循环 循环链贫困论
【基金】:西安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
【分类号】:F124.7
【正文快照】: 1引言经济学领域对“贫困陷阱”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发展经济学中的“贫困陷阱”,是指由于经济中存在恶性循环,使发展中国家陷于贫困落后且难以摆脱的情况。通常贫困陷阱是指处于贫困状态的个人、家庭、群体、区域等主体或单元由于贫困而不断再生产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庭硕;;麻山地区频发性地质灾害的文化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张锦华;;教育不平等、收入非平衡与贫困陷阱——对农村教育和农民收入的考察[J];经济经纬;2007年06期
3 刘洪军,陈柳钦;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跨越贫困陷阱的道路的思考[J];经济科学;2001年04期
4 罗必良;论生态经济系统的边界[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1年05期
5 邹薇;方迎风;;中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陷阱研究——基于“群体效应”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2年06期
6 曾松亭;;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特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年03期
7 李秀芬;张平;;农业综合资源优化的减贫效应研究——以甘肃省贫困县(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新华;袁伦渠;;中国城镇贫困陷阱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李素霞;;广东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探析[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年01期
3 李静怡;;论新农村建设下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量变与质变——基于对“辽宁第一村”的农业改造与产业重组致富战略分析[J];消费导刊;2009年15期
4 李静怡;;论新农村建设下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量变与质变——基于对“辽宁第一村”的农业改造与产业重组致富战略分析[J];消费导刊;2009年16期
5 张素罗;彭建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特征及供给策略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方迎风;;冲击、“能力”投资与贫困脆弱性[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牟永福;胡鸣铎;;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贫困的相关性——基于河北省坝上地区S乡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陈自芳;;促进东部企业向中西部投资的动力和投资环境——以浙江企业为例的分析[J];市场论坛;2007年04期
9 刘洪军;论政治企业家[J];经济评论;2002年06期
10 董晓梅;;黑龙江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线性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棣;河西走廊民族社区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房震;金融集团:制度创新与监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 邢红;中国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文秋良;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宏;欠发达地区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郑志龙;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我国贫困与反贫困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科;中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谢周亮;转型期我国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刘靖;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保障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英哲;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及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戎天美;我国教育发展对贫困变动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龚晓君;内蒙古森工集团改制与发展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石春晖;包头市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赵和璧;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步虎;宁夏川区、山区农民收入差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冯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扩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罗金保;当代中国农民贫困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9 唐辉;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中管理冲突问题的探讨[D];西北大学;2003年
10 侯正;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永春,王世杰;贵州山区石灰土侵蚀及石漠化的地质原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2 李石新;奉湘梅;郭丹;;经济增长的贫困变动效应: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3 ;关于推进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若干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4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增长差异的源泉的测算与分析(1978~2002)——基于“反事实”收入法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7期
5 杨庭硕;;苗族生态知识在石漠化灾变救治中的价值[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陈建庚,朱富寿,赵翠薇,龙拥军;贵州喀斯特贫困山区(麻山)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长顺县板床村为例[J];贵州科学;2003年Z1期
7 张北平;麻山、瑶山扶贫开发:经验与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8 李昌来;对贵州石漠化治理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9 张全红;张建华;;中国的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与贫困的变动:1981——2001——基于城乡统一框架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7年04期
10 段迎晖;关于收入分配公平与教育公平的辩证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新华;袁伦渠;;中国城镇贫困陷阱问题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王俊U,
本文编号:761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76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