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省域竞争力评价的“轮毂”模型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08:30

  本文关键词:省域竞争力评价的“轮毂”模型及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竞争力 评价体系 省级行政单元 轮毂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 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竞争变得空前激烈,如何提高区域的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各地区关注的焦点。2013年以来,中央政府反复提倡构建“一带一路”的新世纪战略格局,为东中西部地区融入更大区域的发展,加强对外交流提供了可能。基于这一战略背景,本文以区域竞争力为研究主题,以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尺度,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状况及其理论基础。在分析和评价了国内外区域竞争力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竞争力的“轮毂模型”。区域竞争力由经济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文化竞争力、生活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交通竞争力六分量构成,其中经济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在“轮毂模型”的框架下,构建了区域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区域竞争力六分量及区域综合竞争力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本文将自组织神经网络(SOM)这一神经学科的方法引入区域竞争力的评价,直观地显示了各区域在各竞争力分量上的表现以及省份之间各竞争力的强弱关系,丰富了竞争力评价的表现手段。研究发现,中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竞争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东部发达地区在经济、科技、文化、生活、交通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但是在环境竞争力方面却远远落后于中西部地区,这说明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得到的。与之相反,西部欠发达地区除环境竞争力外,其他竞争力分量的得分都十分落后。基于各区域具有不同竞争优势的事实,以及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格局的背景,文章最后探讨了各区域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可能性,并分别提出了东中西部地区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区域竞争力 评价体系 省级行政单元 轮毂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 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引言9-27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9-13
  • 1.1.1 不平衡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9-10
  • 1.1.2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0-12
  • 1.1.3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21
  • 1.2.1 国外关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现状13-17
  • 1.2.2 国内关于区域竞争力的研究现状17-21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21-22
  • 1.4 研究方法22-27
  • 1.4.1 主成分分析法(PCA)22-23
  • 1.4.2 自组织神经网络法(SOM)23-26
  • 1.4.3 其他研究方法26-27
  • 2 区域竞争力理论基础27-31
  • 2.1 竞争理论27-28
  • 2.1.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7
  • 2.1.2 区域集聚竞争力理论27-28
  • 2.1.3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28
  • 2.2 区域经济学理论28-29
  • 2.3 比较经济学理论29-30
  • 2.4 新经济增长理论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3 区域竞争力“轮毂模型”构建31-36
  • 3.1 经济竞争力32-33
  • 3.2 科技竞争力33
  • 3.3 文化竞争力33-34
  • 3.4 生活竞争力34
  • 3.5 境竞争力34-35
  • 3.6 交通竞争力35
  • 3.7 本章小结35-36
  • 4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6-40
  •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6-37
  • 4.1.1 系统性原则36
  • 4.1.2 科学性原则36
  • 4.1.3 典型性原则36
  • 4.1.4 可比性原则36-37
  • 4.1.5 综合性原则37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7-38
  • 4.3 本章小结38-40
  • 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竞争力评价40-50
  • 5.1 主成分分析结果40-46
  • 5.1.1 经济竞争力主成分分析40-44
  • 5.1.2 竞争力及其各分量的主成分分析44-46
  • 5.2 各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46-49
  • 5.3 本章小结49-50
  • 6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区域竞争力评价50-61
  • 6.1 区域综合竞争力变化路径分析50-53
  • 6.2 区域竞争力分量的平面成分分析53-60
  • 6.2.1 经济竞争力53-54
  • 6.2.2 科技竞争力54-55
  • 6.2.3 文化竞争力55-56
  • 6.2.4 生活竞争力56-57
  • 6.2.5 境竞争力57-59
  • 6.2.6 交通竞争力59-60
  • 6.3 本章小结60-61
  • 7 结论及对策建议61-68
  • 7.1 主要结论61-62
  • 7.2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各区域竞争力提升建议62-66
  • 7.2.1 东部地区63-64
  • 7.2.2 西部地区64-65
  • 7.2.3 中部地区65-66
  • 7.3 创新点与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2
  • 作者简介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秉安;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现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2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年11期

3 李闽榕;;“十二五”中期各省经济竞争力评价[J];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05期

4 韦海鸣;新经济增长理论评析与启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郭秀云;灰色关联法在区域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杜尚泽 赵成;[N];人民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764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764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