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6:21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研究
【摘要】:社会主导价值取向与现实表达的反差很容易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强烈关注。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始终坚守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承诺。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举世公认的大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财富的持续增加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在不断地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与此同时的社会现实却呈现出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加重的客观表达,使得共同富裕问题成为当前的“中心课题”。如何破解之?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研究建国以来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对于探寻如何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规律性认识,形成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政策思想,制定和实施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政策,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为指导,依循理论界关于建国以来的历史阶段划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归纳法和经验总结研究法对建国以来党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历史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和总结。全文由绪论、三章及结语等部分构成。在绪论中,一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问题进行了学术研究状况的梳理和分析。二是运用概念分析方法对共同富裕道路的概念及其内涵作了学理上的分析,认为共同富裕道路这一概念的一般含义是指,能够使社会全体民众由贫穷之地达到共同占有和享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都过上高于贫穷生活水平之地的通道。共同富裕道路这一概念的特殊政治含义是指社会主义道路。从学理看,共同富裕道路的本质内涵是基于公平正义的政治伦理学分析而提出的人类生活的应然性状态指向,它是对人类社会在理想建构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性判断,包括人们在物质、精神等各方面都和谐存在和发展的幸福指数表达,它对于人们推动社会发展而采取的方式方法、手段和道路选择等,具有目标约束力和方向规定的制约性功能。在第一章中,从思想史的角度上追溯了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思想根源:主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共同富裕思想,及其二者在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相结合而生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II在第二章中,梳理、分析和总结改革开放前不同历史阶段上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一是建国初期党带领人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有积极地消除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主客观障碍;积极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造;轰轰烈烈的政治推动制造了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严重左倾障碍。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保障走好共同富裕道路;急于求成走不好共同富裕道路;建构“一大二公”的体制难以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平均主义、大锅饭阻碍走好共同富裕道路。三是文革时期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有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作为会断送共同富裕道路;抓革命促生产不能走好共同富裕道路;以阶级斗争为纲无法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在第三章中,梳理、分析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上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保证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可以坚定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可以保证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为走好共同富裕道路开发社会财富源泉;推行先富帮后富的政策可以激活走好共同富裕道路的各种社会要素。二是新世纪以来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可走好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才能走好共同富裕道路;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彻底铲除特权。在结语中,讨论了建国以来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历史经验之于现实关照的启示。认为走共同富裕道路既非简单易举之事,也非短途之旅,更不是笔直平坦之道。它是一条复杂而艰难、曲折而漫长的路。走在这条路上,既会受到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重大影响,还会受到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物质和精神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难免会遭遇到各种问题的困扰。因此,一是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应对和化解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二是要以科学的理性去作为引领和推进走好共同富裕道路的动力机制。三是要以共同富裕的目标去检视和规制各项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总之,从历史的经验中看,要走好共同富裕道路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很多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处理好“共同”和“致富”的矛盾。这也是进一步研究走共同富裕道路历史经验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建国以来 共同富裕道路 历史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青连斌;;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766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76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