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与转化效率两阶段综合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与转化效率两阶段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不断提高区域科技产出和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升级发展。现有的研究多侧重于其中的一个视角进行研究,无法准确反映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也无法更加精确地评估创新能力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因此,开发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来评估区域创新与创新转化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建立了从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到技术成果转让效率的两阶段DEA模型,基于2000-2013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对全国26省市的区域创新与转化能力进行了两阶段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省市综合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分析区域创新与转化能力存在的不足,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效率 转化效率 综合评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0973077;71273173)资助
【分类号】:F124.3
【正文快照】: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科技的创新与转化,20世纪兴起的科技创新理论,更是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大潮。我国已经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国家和地方都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各种鼓励扶持政策也应接不暇。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曙光,徐树建;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际进展综述[J];中国科技论坛;2002年05期
2 刘顺忠,官建成;区域创新系统信用环境的营造[J];科研管理;2002年03期
3 田丽琴;浅谈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单元的基本特征[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年07期
4 李细文;区域创新系统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5 胡明铭;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建设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9期
6 张少杰,曲然;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5年06期
7 任胜钢;陈凤梅;;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04期
8 任胜钢;关涛;;区域创新系统内涵、研究框架探讨[J];软科学;2006年04期
9 邹再进;;对区域创新系统内涵的再认识[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毛艳华;;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学家;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营;谢永平;;学习型区域:基于信息化的区域创新系统[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鹏;;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及构建策略[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子彪;张爱国;胡宝民;;区域创新系统演化动力模型:创新极间共生关系决定系统演化[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吴中;席俊杰;张艳;;区域创新系统架构研究[A];首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八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5 马倩美;;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6 王鹏;;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及构建策略[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子彪;;区域创新系统测评方法与河北省实证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8 陈德宁;沈玉芳;;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综述[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林学明;席斌;米红;;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结构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国外学术界聚焦区域创新系统[N];中国信息报;2003年
2 魏进平邋李子彪;培育区域创新系统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08年
3 辽宁省辽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姜军;论地方政府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作用[N];科技日报;2001年
4 攀枝花市科委 潘德均;加速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N];科技日报;2001年
5 上海市政府参事 上海软件行业专家 研究员 刘光龙;加快建设上海软件 公共服务创新体系[N];文汇报;2010年
6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杨永忠邋教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N];福建日报;2008年
7 河北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 王宏顺;河北产业聚集的现状及对策[N];河北日报;2008年
8 姜晓凌邋王阳;优化区位互联 共筑创业平台[N];上海科技报;2008年
9 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立足现状推进智慧园区健康发展[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剑;区域创新系统的风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张洪阳;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王帅;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机制及其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李微微;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邓恒进;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研究——“四三结构”模型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明铭;区域创新系统评价及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王亮;区域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演进规律与创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石峰;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侯风华;山东省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论[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崔博凯;河北沿海区域创新系统评价模型构建与政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熊丽娟;四川省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胡照阳;成都市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井雨霞;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能力和效率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杨玉寅;安徽省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刘晓静;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共享运行机制及效率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卢一先;地方政府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贾越;基于生态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娜姿;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8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768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