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7-09-01 06:03

  本文关键词: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 土地 产业 非农化转型 耦合格局 城乡转型地理学


【摘要】:着眼于城乡发展转型中"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规律研究,以快速城乡转型发展的环渤海地区为典型案例区,通过构建县域层面的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关数据资料,对环渤海地区县域尺度的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协调演化时空格局进行系统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和协调度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和协调度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非农化之间转型联动一致性较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偏低,协调度呈现出低非农化转型水平的一致均衡性,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之间联动和传导作用较弱。2"人口—土地"非农化转型耦合协调度普遍滞后低于"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协调度,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同一致性失调。3伴随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及协调度呈现为波状传递上升的演进时序变化特征,人口、土地、产业子系统之间联系程度和组织调控过程符合系统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规律。4创新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机制,创建土地基本制度、核心制度与保障制度相融合的多层次土地节约集约制度体系,完善基本供地机制、规划决策机制、市场配置机制、收益分配机制,是构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关联挂钩的核心途径。强化以人口、土地、产业联动三挂钩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核心理论研究将是城乡发展转型地理学和土地资源管理学科领域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人口 土地 产业 非农化转型 耦合格局 城乡转型地理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90,41130748) 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项目(37000-3321400)
【分类号】:C924.2;F301;F127
【正文快照】: 1引言城乡发展转型是城乡要素转移、战略转变、机制转换的综合人文过程[1]。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协同驱动战略背景下,系统探究区域城乡发展转型的要素转型动态格局及演进规律,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城乡发展转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少鹏;殷冠文;徐建斌;任成凯;孙峰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非线性映射分析[J];农业科学研究;201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文耀;;论人口的非农化与妇女的生育水平问题[J];人口学刊;1992年02期

2 欧小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耕地非农化有关问题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赵佳维;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妇女的职业选择[J];理论观察;2005年01期

4 聂传定;;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与新农村建设[J];云南科技管理;2006年06期

5 卢福营;;中国特色的非农化与农村社会成员分化[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6 李小芹;;陕西省农业类院校“非农化”现象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7 辜胜阻;;非农化的必然性及其国际经验[J];西北人口;1991年03期

8 余运萍;视野阔大 立论新颖——评《中国中部农村的非农化》[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9 吕苹,,卢福营;我国面临的非农化问题与农民素质的提高[J];许昌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10 贾洪文;浅析制约甘肃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因素[J];西北人口;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贾燕兵;;经济快速增长阶段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郑荣宝;陈美招;;耕地非农化流转与决策研究进展综述[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3 龚晓浩;王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非农化现象研究——以佛山南海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运宪;欧小鸥;;怀化市农户行为与耕地非农化关系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文剑;覃成林;;工业化战略、就业结构非农化与中国城市化——1978-2004年数据的协整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吴九兴;何丹;;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评估[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川;警惕流转土地“非农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顾海兵;加快提高中国经济非农化水平[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3 田成有;非农化下乡村关系的转变与民间法的变化[N];中国社会报;2004年

4 记者 谢靓;全国政协委员李晓东呼吁:防止村镇银行“非农化”[N];人民政协报;2013年

5 本报实习生 宁彬;用非农化指标衡量中国经济发展水平[N];中国财经报;2002年

6 叶民英 盛琳;非农化: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N];中国财经报;2002年

7 曾昭阳;刘怀廉:让农民“非农化”中富起来[N];河南日报;2004年

8 记者 杨志为;“两分两换”加速农民“非农化”[N];嘉兴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泽农 陈四化 特约记者 高继双;奔小康要靠“非农化”[N];农民日报;2003年

10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 张秀梅;非农化背景下村落秩序的多维互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宏;沿海地区农户分化之演变及其与非农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浙江城市外来及农村人口非农化情况实证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晓龙;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王敏;我国农地非法非农化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晶瑾;耕地非农化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5 黄秀欣;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吴先华;江苏省耕地非农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严冬梅;武汉市郊区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驱动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张晓伟;青岛市耕地非农化及保护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9 郝飞飞;2000-2009年昆明市耕地非农化动态变化与驱动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丁兰;非农化村庄社区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0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770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