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7-09-04 03:18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对于深刻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加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概况,从四个方面评述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分布与评价、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分类号】:F12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选择区域创新能力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中文学术期刊,最早的检索记录是1996年的《中国内陆开发区的管理模式》,但这篇文章并没有开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真正研究。中国学者和专家发表区域创新能力的学术文章始于2000年,最早的一篇文章是《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柳钦;;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章立军;;区域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的系统性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06年05期

3 王学军;陈武;;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4 桑瑞聪;岳中刚;;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10期

5 王学军;陈武;;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相关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6 齐亚伟;;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04期

7 曹广喜;;FDI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8 黄晓治;曹鑫;;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基于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9 程雁;李平;;创新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9期

10 陈广汉;蓝宝江;;研发支出、竞争程度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基于1998—2004年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与R&D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鹏程;孔德玲;;泛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比较与创新体系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黄攸立;李强;李政;;基于因子分析的省级区域创新环境比较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李娇;胡宝贵;;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陈武;王学军;;基于CSM的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0期

5 张其春;;智力资本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阳立高;廖进中;杨沿平;;汽车产业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0期

7 梁超;;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8 蒋平;;广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创新;2007年06期

9 张秀武;胡日东;;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10 杨晔;;我国各省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基于投入产出绩效视角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军杰;单晓光;姜南;;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军华;张晓磊;陆根书;;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浩;衣保中;;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张晗;徐二明;杨正沛;;基于区域差异的创业集群创新投入对其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鞠晴江;曹瑛;;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果:基于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王丽颖;王劲松;王其文;;1997-2009年中国各地区专利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苏方国;甘英英;梁小燕;;城市智力资本指数模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变化趋势系统分析——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李美娟;陈国宏;庄花;;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及其非线性测评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5 程文;基于模块化分工的产业组织演化及其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7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郝晓燕;中国乳业产业安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谭文波;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创新体系构建动力及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张敏;基于产业集群的苏北区域经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城市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牟娟;基于GWR模型的经济空间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崔朝晖;RIS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卢红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石俊娜;集群企业域内外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姜明福;开放条件下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9 汪明进;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范光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丽娜;中国内地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平;;区域智力资本: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魏守华;姜宁;吴贵生;;本土技术溢出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检验[J];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4 甄峰,罗俊彦,张苏梅;知识经济与城市规划创新[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3期

5 胡太山;创新聚群与地区发展——产业发展体系建构之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6 李平;;区域智力资本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选择[J];当代财经;2006年11期

7 杨宇;沈坤荣;;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08期

8 王知桂;;要素耦合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9 赵涛,牛旭东,艾宏图;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分析与建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潘雄锋;;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时空演化的测度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万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张建民;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杨代刚;制度环境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柳卸林;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及成因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刘希宋,甘志霞,吕海军;区域创新能力与中国科技园的发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2年06期

3 吴丽鸣;;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杨壬飞;徐婷俊;;略论浙江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J];浙江经济;2003年10期

5 ;“十五”期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及成因分析[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2期

6 ;中国31省(区、市)区域创新能力对比分析[J];经济视角;2005年06期

7 ;中国31省(区、市)区域创新能力对比分析[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17期

8 谭清美;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年01期

9 陈钰芬;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5年07期

10 林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J];统计教育;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咚;林莉;葛继平;;研发投入对辽宁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漆艳茹;刘云;侯媛媛;;基于专利影响因素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3 缪胜光;陈国宏;李美娟;;基于云理论的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薛风平;;基于LS-SVM的区域创新能力预测模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彬;;基于BP神经网络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实证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6 沈能;;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7 潘雄锋;刘清;赵一霖;;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及其非线性测评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沈能;刘凤朝;;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于守华;;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创新软环境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启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创建国家试点城市[N];淮安日报;2014年

2 记者  肖国强;浙江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五[N];浙江日报;2006年

3 见习记者 杨惠娟;甘肃区域创新能力裹足难前[N];甘肃经济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杨文利;200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出炉江苏跃升第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5 记者 王惜纯;区域创新能力 江苏居首北京第三[N];中国质量报;2010年

6 吴国荣;江苏成为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最强地区之一[N];中国包装报;2010年

7 记者 陈磊;江苏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跃居全国第一[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郭涛;2010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江苏继续蝉联第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9 杨明洁;做强“王牌”学科,提升区域创新能力[N];无锡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毛贺平;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N];衢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卢时雨;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效率关联性分析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玉川;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3 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薛风平;区域创新能力测评与提升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陈黎;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付智;江西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马明;网络基础设施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9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789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