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怒江地区傈傈族经济社会发展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23:01
本文关键词:近代怒江地区傈傈族经济社会发展演变研究
【摘要】:近代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怒江地区因地处我国西南一隅,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统治当局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基督教在这一时期的传入和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可以说,近代以来怒江傈僳族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形态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近代以前怒江傈僳族的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近代以前的傈僳族经济,总体来说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生产工具以竹木农具为主。农作物的品种虽然有外来的物种引进,但总体品种较少,产量不高。手工业发展缓慢,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手工。 第二部分,论述近代怒江傈僳族经济发展概况。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来分析当时的经济发展概况:农业方面,虽然仍有刀耕火种的原始耕种,但是,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与种植,丰富了农业的内容。当地的土特产,作为交换的商品甚至行销内地。竹木农具依然在使用,但是近代铁制农具的使用有了明显增加。手工业方面,还未脱离农业,只有少部分作为商品交换。纺织业、酿酒业、竹木器具的加工也逐渐有了发展,满足家庭所需的同时,也有部分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商业方面,怒江地区的集市在数量上有增多,很多地区甚至从无到有,促进了怒江地区的商业发展。 第三部分,重点论述近代怒江傈僳族经济的发展演变,并对演变原因进行分析。农业方面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牛耕与水稻技术的传播以及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地主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手工业方面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在纺织、酿酒工艺、杉板加工方面有了一定发展。商业方面的演变,主要表现为杉板贸易、矿藏开采、集市的设立、土地私有意识的强化及土地买卖等方面的出现,并共同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而言,主要包括统治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外来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传入与传播、近代傈僳族自身的发展等因素。 第四部分,分析近代傈僳族经济社会发展对怒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首先,对怒江傈僳族自身历史发展而言,在生产生活、宗教、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促进了怒江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最后,近代傈僳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整个怒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近代 怒江地区 傈僳族 经济社会 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9;K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绪论9-27
- 一、选题缘由、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9-10
- 二、学术研究综述10-25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和重点、难点及创新点25-27
- 第一章 近代以前怒江地区傈僳族的经济27-31
- 第一节 唐至元时期怒江地区傈僳族先民及经济发展概况27-28
- 一、唐宋时期史料中关于傈僳族先民的记载27
- 二、元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分布及经济发展概况27-28
- 第二节 明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分布及经济发展概况28-29
- 第三节 清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分布及经济发展概况29-31
- 第二章 近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发展概况31-49
- 第一节 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农业发展概况31-41
- 一、农作物种类32-34
- 二、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牛耕、水田的耕作34-36
- 三、农业生产工具36-41
- (一) 竹木工具36-37
- (二) 铁制工具37-41
- 第二节 怒江地区傈僳族的手工业发展概况41-44
- 一、麻纺织技术41-42
- 二、酿酒技术42-44
- 三、竹木器具制造44
- 第三节 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商业发展概况44-49
- 一、集市44-46
- 二、交换46-49
- 第三章 近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的发展演变及其原因分析49-71
- 第一节 近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的发展演变49-63
- 一、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农业发展变化50-56
- (一) 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50-54
- (二) 牛耕与水稻技术的传播54-55
- (三) 铁制农具的使用增多55-56
- 二、怒江地区傈僳族的手工业发展变化56-57
- 三、怒江地区傈僳族的商业发展变化57-63
- (一) 杉板贸易的发展57-58
- (二) 矿业的发展58-59
- (三) 集市的发展59-60
- (四) 土地占有形式与土地买卖的变化60-63
- 四、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形态方面的变化63
- 第二节 近代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发展演变的原因63-71
- 一、统治者在管理措施上的变化63-67
- 二、外来因素对怒江地区傈僳族经济发展的影响67-69
- 三、近代傈僳族自身的发展69-71
- 第四章 近代傈僳族经济社会发展演变对怒江地区的影响71-78
- 第一节 对怒江傈僳族自身历史发展的影响71-74
- 一、生产生活方面71
- 二、宗教方面71-73
- 三、教育方面73-74
- 第二节 对怒江地区各民族间社会关系的影响74-78
- 一、对怒江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74-75
- 二、对怒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75-78
- 参考文献78-86
- 致谢86-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兴华;;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及其演变[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高志英;段红云;;缅甸傈僳族的多重认同与社会建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杨光民;论傈僳族共耕制的形成发展和转化[J];经济问题探索;1982年02期
4 沈坚;;基督教与云南怒江傈僳族社会[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1期
5 李茂林;傈僳族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6 高志英;;傈僳族的跨界迁徙与生计方式变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高志英;;20世纪前半期中缅傈僳族的基督教发展[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6期
8 肖迎;元明清时期怒江地区的民族[J];思想战线;1994年01期
9 肖迎;元、明、清时期怒江地区民族社会生活概说[J];思想战线;1996年05期
10 张桥贵;论傈僳族原始宗教[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兴华;泰国傈僳族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整体研究与个案调查[D];云南大学;2010年
2 金杰;基督教传播对傈僳族语言文字及其使用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桂宇;恕江傈僳族女性婚姻角色的嬗变[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10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1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