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路径与政策的转型
本文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路径与政策的转型
【摘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必须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全球已经迈进大数据时代。与传统小数据时代相比,现在这个时代的数据在体量上已经呈现出指数化的增长,数字化技术以及信息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下,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大数据的背景出发,探讨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从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出发,从战略、动力机制、实现路径和经济政策转型方面,研究面向大数据时代中国新常态经济增长的路径与政策转型的取向。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数据 经济增长 转型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13JBGP014)
【分类号】:F49;F124
【正文快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也标志着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阶段,大数据带来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革命。在大数据背景下形成了产业融合现象,产业融合与大数据带来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是中国在大数据时代下实现经济增长转型的必备要素,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建光;姜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2013年02期
2 宋圭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学[J];发展;2014年07期
3 李林;;产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础及其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4 吴颖,刘志迎;产业融合——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5 单元媛;赵玉林;;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评论;2012年05期
6 王金友;;基于信息化的产业融合与创新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席晓丽;;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J];商场现代化;2007年06期
8 俞立平;;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J];中国软科学;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波;;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启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1期
4 张晴;陈学云;;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滁州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林莉;葛继平;;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动力机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席晓丽;;产业融合与我国多功能农业建设初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7 戴雯;;信息产业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促进效应分析——以海西中心城市福州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10期
8 林莉;葛继平;;协同管理视角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2期
9 陈柳钦;;产业发展的相互渗透:产业融合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徐争涛;马柯;屈云仙;谭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研究[J];电子世界;201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灏;张振森;;基于工业工程(IE)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管理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程灏;张振森;;基于工业工程(IE)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管理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付彩霞;;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A];建设与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强国”论文集[C];2014年
4 张宁熙;;大数据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中的应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珊;全业务运营时代的电信竞争管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士杰;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分析与投资价值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管顺丰;产业创新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姚广宁;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梁伟军;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肖岚;创意产业融合成长的动力机制及其自组织创新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心;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2 修广利;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融合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建华;推进辽宁省两化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4 王梦薇;辽宁省两化融合的困难及对策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5 郑平;促进信息化与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融合的机理及策略[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6 陆蓓;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德波;产业融合的经济绩效[D];暨南大学;2011年
8 罗世雄;广东省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从春;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李阳阳;我国机械工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对行业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周振华;论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关联变化[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3 罗文,马如飞;产业融合的经济分析及其启示[J];科技和产业;2005年06期
4 郭铁民;产业融合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认识[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5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6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7 詹浩勇;产业融合的涵义及其理论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8 卢东斌;产业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J];经济工作导刊;2001年06期
9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05期
10 周振华;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9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4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