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生态学的京津冀地区创新适宜度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5:29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学的京津冀地区创新适宜度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位 创新适宜度 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的加速,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已经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发展得到了宏观层面的高度重视。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学者们分别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特征、运行机制以及创新能力的量化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已有研究大都针对创新生态系统本身,而对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的研究相对不足,且研究成果对如何提高创新能力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在剖析层面上多不够深入。而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学科,其理论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而且将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京津冀地区是环渤海区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地区,其发展直接关乎未来华北区域的整体竞争实力。而要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坚持优势互补、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本研究中,创新适宜度是指创新活动所需资源的现实生态位与最适生态位的匹配程度;创新适宜度进化动量反映的是创新适宜度的提升空间。因此基于生态位理论,通过构建区域创新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位适宜度评估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创新适宜度及其进化动量进行测度,能够明确各地区在不同创新生态因子上的优劣势及实行对策后的效果情况,这为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1)各地区历年创新适宜度变化趋势较稳定,其中北京地区的创新适宜度最高(约为0.85左右)、河北地区创新适宜度最低(约为0.51),天津介于中间(约为0.53);(2)各地区创新适宜度在历年的提升空间(即进化动量值)基本保持平稳,其中北京的提升空间最小(约为0.27)、河北天津的提升空间较大(0.7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北京地区最适宜开展创新活动,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较其他两地较小;而天津河北两地开展创新活动的适宜度尚未达到最佳水平,但其更具发展潜力。且本研究量化并对比分析了京津冀三地在多个创新适宜度指标上的差异,因此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决策者全面掌握各地区的创新资源,明确各地区在开展创新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为制定和实施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位 创新适宜度 评价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3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8-10
  • 1.1.1 研究目的8
  • 1.1.2 研究意义8-10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0-11
  • 1.2.1 研究内容10
  • 1.2.2 研究方法10-11
  • 1.3 技术路线图11-12
  • 1.4 主要创新点12-13
  • 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相关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13-17
  • 2.1 生态位适宜度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13-14
  • 2.1.1 生态学起源及发展13
  • 2.1.2 生态位理论13-14
  • 2.1.3 生态位适宜度内涵及其测度研究14
  • 2.2 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4-17
  • 2.2.1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特征研究14-15
  • 2.2.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管理机制研究15-16
  • 2.2.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研究16-17
  • 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构建17-24
  • 3.1 区域创新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对比分析17-18
  • 3.2 区域创新系统的生态学特征18-20
  • 3.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及模型构建20-24
  • 3.3.1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20
  • 3.3.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20-22
  • 3.3.3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2-24
  • 4 创新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构建24-32
  • 4.1 创新适宜度的概念及内涵24-25
  • 4.1.1 创新生态位的内涵24
  • 4.1.2 创新适宜度的概念及内涵24-25
  • 4.2 创新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25-26
  • 4.3 构建创新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26-28
  • 4.4 创新适宜度评价模型的选择与修正28-32
  • 4.4.1 创新适宜度评价方法的选择28-29
  • 4.4.2 创新适宜度评价方法的修正29-32
  • 5 我国京津冀地区创新适宜度评价与分析32-42
  • 5.1 数据来源32
  • 5.2 我国京津冀地区创新适宜度评价32-36
  • 5.2.1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32-34
  • 5.2.2 京津冀地区创新适宜度评价34-36
  • 5.3 京津冀地区创新适宜度的评价结果分析36-42
  • 5.3.1 京津冀区域创新适宜度评价分析36-39
  • 5.3.2 京津冀区域创新适宜度进化动量分析39
  • 5.3.3 京津冀三地创新适宜度比较分析39-42
  • 6 提升京津冀地区创新适宜度的对策与建议42-44
  • (1) 构建并完善京津冀三地间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42
  • (2) 搭建创新资源与创新成果共享平台42-43
  • (3) 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政府支持力度43-44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44-46
  • 7.1 研究结论44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44-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2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贺团涛;曾德明;;知识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与运行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08年06期

2 孙冰;周大铭;;基于核心企业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11期

3 罗亚非;郭春燕;;稳健主成分分析在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854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54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2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