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现代化之路的比较
本文关键词:中日近现代化之路的比较
【摘要】:2014年是中国农历的又一个甲午之年。近代中国在晚清时期曾先后遗憾地错失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经济增速和发展水平均滞后于同时期的日本。本文在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梳理清朝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不同的产业和技术演化模式,研究发现,经济体只有立足于自身的要素禀赋结构并选择适宜技术模式来组织生产,才能最便捷地扩大总产出,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剩余。鉴于此,后发国家的政府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促进要素禀赋的结构升级上,而不是单纯地以追求产业和技术的先进性为目标。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南阳师范学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日本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适宜技术 现代化 发展战略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点项目“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要素重置效应研究——基于大国雁阵模式的视角”(编号:105201410010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城镇化:大国特征、增长效应与战略抉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高铁快速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相关政策研究”(编号:11&ZD15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4;F131.3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19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外生冲击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王朝以大力引进外生技术为基础并逐步开启近现代化历程。通过研究此时期产业发展史不难发现某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在诸如采矿、钢铁、造船、纺纱、铁路、邮电通信等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国对西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根良;;从五百年经济政策史中探寻国富国穷的奥秘[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03期
2 彭南生;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杨文举;;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基于IDEA的经验分析[J];经济评论;2008年03期
4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5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6 代谦;李唐;;比较优势与落后国家的二元技术进步:以近代中国产业发展为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7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8 李超;覃成林;;要素禀赋、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现代产业空间分布[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9 贾根良;;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的革命——我国光伏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案例研究与反思[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5期
10 李伯重;;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看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昕;徐家源;;我国钢铁行业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研究——基于资本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周庆元;骆建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自生能力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3 李鲁欣;李玉江;;基于SPSS对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8期
4 沈伟利;徐建中;;产业自生竞争力理论探析[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5 王明友;王天一;;论中国30年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经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宁冬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7 辛振国;;经济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J];商业研究;2006年03期
8 周丰滨;蒋明;;产业自生竞争力探析[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9 周丰滨;蒋明;沈伟利;;产业自生竞争力及其理论来源[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10 胡志丁;骆华松;李江苏;;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收敛[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徐占忱;;过剩产能治理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3 肖文海;;国有部门改革、劳动力市场障碍与自我就业:理论与经验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Justin Yifu Lin;;Was Is China's Growth Real and Is China's Growth Sustainable?[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繁荣与交流”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9 崔玉平;;公共教育支出的经济价值[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余典范;;适宜技术、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8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3 朱琳;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研究分析及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书超;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经济周期关系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吴双;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潘中华;控股股东、债务特征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刘胜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国内技术水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司嘉;北京市十六区县地区差距的多元统计分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张磊;FDI对我国批零行业的资本挤入(挤出)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金昊;我国西部地区技术选择路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2 贾根良;秦升;;中国“高技术不高”悖论的成因与政策建议[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3 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周边地区近代交通邮电业的架构——以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高世楫;张永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发展模式的转变[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04期
5 彭南生;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陈振汉;;技术引进和晚清新式军用工业[J];经济科学;1979年01期
7 刘迎霞;覃成林;;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趋同假说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0年02期
8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9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10 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春莲;[N];证券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L·戴维斯;王谨;;适宜技术的含义及其在拉美的作用[J];国际经济评论;1979年08期
2 刘道良;要重视适宜技术的研究和采用[J];学术论坛;1981年04期
3 高玉春;对引进“适宜技术”论的质疑[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02期
4 陈晓扬;仲德];;适宜技术的节约型策略[J];建筑学报;2007年07期
5 韦镇坤;;适宜技术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刘德培;协调发展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宝林;生态平衡之:经济生态平衡[N];中国建设报;2005年
,本文编号:865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865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