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德阳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17:31

  本文关键词:德阳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德阳市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协整检验


【摘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两种客观存在且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城市化通过对三次产业的不断提升和带动,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的作用十分巨大。城市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托,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从而也促进城市化自身的发展。德阳1983年建市以来,城镇化率不断提升,2013年在四川省排第三位,在攀枝花和成都之后。2000年至2012年,城市化率平均每年高速增长0.96个百分点。德阳市城市化的水平相比于建市之初获得了质的提升。德阳市城市化质量依然有所欠缺,物质建设水平较为滞后,城镇大多具有农业型乡镇的特征,基础设施欠发达,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以此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非常有益的。德阳市产业结构同样在发生变化。建市之初,德阳市的产业格局为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比重。1991年,德阳市第二产业比重为42.58%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36.53%,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到了2000年,第三产业比重为30.9%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26.06%。德阳市的产业结构由建市之初的“一二三”发展到1991年的“二一三”格局,再到如今的“二三一格局”,相对于建市之初,德阳市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一个质的提升。由于工业经济已成为德阳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德阳产业结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内部结构欠合理、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渔结构欠合理,第二产业轻重工业之间发展严重不协调,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占据第三产业主体部分。在了解了这二者的发展状况之后,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更好的互动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文献归纳、AHP和计量分析是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先对国内外学者对二者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和梳理。接下来,对德阳市城市化发展特征和产业结构发展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德阳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并对德阳市二者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这之后,对二者进行平稳检验及协整分析,发现这两者之间有唯一的协整关系,通过协整方程可以分别得知德阳市城市化水平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以及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程度。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的运用为探二者的动态关系打下了基础,得出了二者反应速度不同、发展不够协调,工业化相对于城市化大大超前发展的结论。最后,通过总结前面分析得出的问题,以及两者的互动特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首先是统筹城市发展和产业规划:其次是推动城市化发展:最后是优化产业结构。
【关键词】:德阳市 城市化 产业结构 协整检验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F29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含义11
  • 1.2.1 城市化的含义11
  • 1.2.2 产业结构的含义11
  • 1.3 城市化相关理论11-12
  • 1.4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12
  • 1.5 国内外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12-14
  • 1.5.1 国外研究综述12-13
  • 1.5.2 国内研究综述13-14
  • 1.5.3 国内外研究评述14
  •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14-15
  • 1.6.1 研究内容14-15
  • 1.6.2 研究方法15
  • 1.6.3 技术路线图15
  • 1.7 研究的不足和创新之处15-16
  • 1.7.1 研究的不足之处15-16
  • 1.7.2 创新之处16
  • 2 德阳市城市化特征及问题16-29
  • 2.1 德阳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16-20
  • 2.1.1 人口城市化16-18
  • 2.1.2 经济城市化18-19
  • 2.1.3 社会生活城市化19-20
  • 2.2 德阳市城市化存在的问题20-24
  • 2.2.1 城市化水平偏低20-21
  • 2.2.2 与四川省先进水平差距加大21
  • 2.2.3 城市化发展不平衡21-23
  • 2.2.4 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水平23-24
  • 2.3 德阳市城市化水平的评价24-29
  • 2.3.1 城市化指标的选取原则24
  • 2.3.2 城市化指标的选取24-25
  • 2.3.3 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测算25-29
  • 3 德阳市产业结构特征及问题29-38
  • 3.1 德阳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特征29-31
  • 3.1.1 三大产业产值结构演进过程29-30
  • 3.1.2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进过程30-31
  • 3.2 德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31-34
  • 3.2.1 第一产业结构分析31-32
  • 3.2.2 第二产业结构分析32-33
  • 3.2.3 第三产业结构分析33-34
  • 3.3 德阳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34-37
  • 3.3.1 第一产业存在的问题34-35
  • 3.3.2 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35-36
  • 3.3.3 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36-37
  • 3.4 德阳市产业结构的评价37-38
  • 4 德阳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实证分析38-47
  • 4.1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互动的作用机理38-39
  • 4.1.1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38-39
  • 4.1.2 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作用机理39
  • 4.2 相关性分析39-41
  • 4.2.1 指标的选取39-40
  • 4.2.2 城市化水平与产值结构的相关性分析40
  • 4.2.3 就业结构与城市化水平综合值的相关性分析40-41
  • 4.3 单位根检验41-42
  • 4.4 协整检验42-44
  • 4.4.1 协整关系检验42-43
  • 4.4.2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43-44
  • 4.4.3 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影响44
  • 4.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44-45
  • 4.6 脉冲响应分析45-46
  • 4.7 方差分解46-47
  • 5 结论及建议47-54
  • 5.1 研究结论47-48
  • 5.2 政策建议48-54
  • 5.2.1 统筹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48
  • 5.2.2 推进城市化进程48-50
  • 5.2.3 优化产业结构50-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59
  • 附录59-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兆文,许绍忠;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12期

2 邹跃权;调动农民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性的途径[J];创造;2000年11期

3 徐匡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呼格吉勒图;从产业结构的现状找准调整的突破口[J];内蒙古宣传;2000年01期

5 ;调整产业结构要在“准”字上下功夫[J];中国禽业导刊;2000年09期

6 程晔;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7 洪春;加快湖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J];统计与决策;2001年08期

8 杜传忠,李建标;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安徽产业结构纵横向比较[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04期

10 李力;2001年,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突出抓好三个环节[J];中国中小企业;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光;李久洲;;对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考[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桂丽;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主体 从源头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袁绫 实习生 白凌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淼;献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江淮时报;2014年

4 孙曙英;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合理[N];发展导报;2002年

5 臧斗尔;调整产业结构要多听群众意见[N];保定日报;2006年

6 广西大学商学院 张林;优化我区产业结构[N];广西日报;2007年

7 苗蓓;省政协调研产业结构优化[N];南通日报;2007年

8 孙红源 林静 作者单位:通化市房屋管理处;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N];通化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更新发展理念 调整产业结构[N];渭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鄢来雄;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赵秀娟;低碳转型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9 姚德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开华;贵州省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韶华;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倩;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高爽;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璐;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胡泽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段春莲;“泛珠三角”区域内云南省产业结构差异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陆道芬;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杨露鑫;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9 姜江;东、中、西15省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贾明乐;日本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02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902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