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迁下的北京市就业结构研究——基于1995-2014年经验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产业结构变迁下的北京市就业结构研究——基于1995-2014年经验的分析
【摘要】:北京市和全国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迁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其变迁过程表现出明显不同,因此,运用经典理论进行经济增长和就业关系的研究需要根据实际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第三产业在就业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在首都功能重新定位的条件下,第二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将对就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北京市
【分类号】:F127;F249.27
【正文快照】: 通常,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被视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美国学者奥肯通过对美国经验数据的研究,总结出著名的“奥肯定律”就是一种代表性的理论。我国也有不少学者结合中国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刘伟、蔡志洲(2014)基于我国2000-2013年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云泽;刘春辉;;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2 刘伟;蔡志洲;;产业结构演进中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基于中国2000-2013年经验的分析[J];学术月刊;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帆;田婷婷;;国内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热点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2 王海涛;徐刚;恽晓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马俊炯;;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路径研究[J];调研世界;2015年02期
4 蒋伏心;苏文锦;;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5 尹常亮;王学定;宋华龙;;酒泉市、嘉峪关市市情分析与可持续发展[J];开发研究;2011年04期
6 杨洁;辛灵;李媛媛;;京津冀区域产业对接与产业转移路径[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7 鲁金萍;刘玉;杨振武;孙久文;;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同构现象再判断——基于分工视角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07期
8 谭正航;;论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法律成因与治理法律路径[J];理论月刊;2015年07期
9 匡远配;唐文婷;;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度的时序演变和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学家;2015年09期
10 刘伟;蔡志洲;郭以馨;;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研究[J];经济科学;201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锦;彭剑彪;;京津冀产业分工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A];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展望与思考——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王颖;李剑玲;唐少清;;京津冀一体化人才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A];第十届(2015)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段丽娜;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王娟;公共投资对结构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帆;产业视角下的地方国有资产运营[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虞卓然;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余胜利;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性变动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思;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白燕华;环渤海区域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高明月;“呼包鄂”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宇;宁镇扬地区制造业同构状况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8 李桄;京津冀产业投入产出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9 王悦泽;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京津冀产业升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
10 王珍子;大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现状及发展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耀;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新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5期
2 王永锋;华怡婷;;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8年02期
3 孙士强;张贵;;京津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陈柳钦;京津冀三省市产业发展比较分析[J];经济前沿;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土木;;如何应对入世后就业结构变化[J];上海成人教育;2000年Z1期
2 王知桂,李建平;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评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丛志杰;内蒙古就业结构转型:轨迹、特征与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成志刚;入世"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田巍,桂莉;论入世后我国城市就业结构的调整[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漆向东;;河南就业结构的变迁[J];特区经济;2006年08期
7 漆向东;;河南就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演进趋势[J];特区经济;2006年09期
8 李艳;;陕西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及调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期
9 叶海燕;;平衡就业结构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J];特区经济;2007年03期
10 都阳;;创业是改善就业结构的重要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睿;苗双虎;赵宏岗;;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预测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忠;刘新;;西宁市就业结构的主要问题及原因[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3 李乃伟;卫海燕;;中国分地区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地域类型划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秀敏;金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市政协委员 市委党校副校长 戚扬;优化就业结构 提升就业质量[N];大连日报;2013年
2 范永光 徐庭盛 赖传贵;政和:农民就业结构悄悄改变[N];闽北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晓冬;以信息化带动就业结构调整[N];中国人事报;2009年
4 刘文艳 本报记者 张敏;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产潜力尚待挖掘[N];双鸭山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唐福勇 王田田;调就业结构来降低对经济的威胁[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6 任可伟;来锡务工人员就业结构在转变[N];无锡日报;2009年
7 ;入世催化就业结构调整 高级工成为就业香饽饽[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田志林;改善就业结构 完善服务体系[N];西藏日报(汉);2012年
9 粤统;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四个方面新变化[N];南方日报;2009年
10 王中群 潘长宏;安庆就业结构逐步优化[N];安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春敏;论我国就业结构的矛盾及其调整[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马斌;基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马琴;我国民族地区就业结构优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宾;经济增速放缓下江苏省就业结构调整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2 赵静;资源与就业:山西省就业结构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龙彦文;湖南省就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4 柳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邹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梅燕丽;浙江省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王其锋;浙江省产业—职业就业结构的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沈梦凡;中国就业结构变化与储蓄[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石枫;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D];新疆大学;2008年
10 杨伟;中国就业结构演变机制与效应研究:1990-2002[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31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93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