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新模式探析
本文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新模式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亚国家 能源多边合作 新模式 机制
【摘要】:能源合作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深化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促进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应构建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多边合作新模式,同时构建能源统一价格机制、能源贸易结算机制、能源通道网络合作机制、能源联合储备机制及区域税收协调机制,以确保新模式的有效实施。另外,政府和企业作为两大实施主体,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能源多边合作新模式高效实施。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亚国家 能源多边合作 新模式 机制
【基金】: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一带一路”专项“丝绸之路产业合作机制研究”(编号:15LZUJBWZX013)的成果
【分类号】:F125;F426.2
【正文快照】: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提出的重要对外经济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合作领域,我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石岚;;中国中亚能源通道与中国能源安全[J];东南亚纵横;2011年10期
2 韩彩珍;;试论当前国际能源合作领域的制度性矛盾及中国对外能源合作的制度选择[J];教学与研究;2013年01期
3 苏华;王磊;;论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互补性[J];经济纵横;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解蕾;方小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J];俄罗斯研究;2014年06期
2 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能源与贸易互联互通研究构想[J];开发研究;2014年01期
3 陈关聚;;中国与中亚国家资源合作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6期
4 蒋焕;;中亚油气合作风险分析及对策[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4年02期
5 柴利;;构建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机制的动因与基础[J];新疆财经;2013年01期
6 闫海龙;张永明;;新疆构建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的路径选择——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视角[J];新疆财经;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辛雨;中国与中亚能源开发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冉;里海—中亚天然气管道外交博弈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本章;冷战后中亚格局演变与中国外交政策[D];山东大学;2013年
2 唐浩;中资企业参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张清秀;中欧俄在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D];外交学院;2014年
4 杨方舟;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5 杨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合作分析[D];外交学院;2014年
6 张钰璞;新丝绸之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籽;王智辉;;欧佩克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年02期
2 高志刚;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技术对接[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03期
3 杨泽伟;;国际能源机构法律制度初探——兼论国际能源机构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作用[J];法学评论;2006年06期
4 曹伟;能源宪章与中国[J];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10期
5 杨迎春;刘江华;;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2年07期
6 李天星;;东南通道:马六甲海峡之痛[J];中国石油企业;2012年09期
7 关雪凌;肖平;;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8年05期
8 毕燕茹;师博;;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潜力测算及分析——贸易互补性指数与引力模型研究[J];亚太经济;2010年03期
9 石磊;透视一次石油外交之伤——评“安大线”出局的深刻原因[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秦鹏;;中国与中亚国家石油合作的历史与现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荻;中国将成为最大能源购买国[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1年04期
2 赵忠廉;福建能源生产、消费与结构状况分析[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2年03期
3 朱成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能源的发展[J];节能;2006年02期
4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J];能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5 王建华;刘芳;;国际能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2期
6 蒲晓刚;李晓曼;;中亚能源之争与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分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班硕言;;“能”发展之基石 “源”生态之累积——关于能源引发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4期
8 ;李克强在全国能源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保障能源供给 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J];上海节能;2009年02期
9 林文宽;;浅议未来10年广西能源发展[J];广西经济;2009年08期
10 本刊编辑部;;能源资讯[J];中国三峡;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春;;福建省能源生产、消费及问题分析[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王谦;;我国能源、经济、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能源“十五”发展重点规划[A];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四届信息发布会专辑[C];2001年
4 范维唐;;21世纪中国能源[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A];《电站信息》2012年第8期[C];2012年
6 ;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A];《电站信息》2013年第2期[C];2013年
7 吴君隆;谷晓江;程进;金明亮;马燕;;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8 方华灿;;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9 胡小平;;中国能源持续战略探讨[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少军;;全球能源与环境现状及前景[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红梅;能源保险:期待东风扶上马[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戚燕凌 郑金发;揭开土耳其能源面纱[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金言;拓宽能源学研究新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陶社兰;熊光楷:“中国能源威胁论”站不住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5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林伯强;经济学中的“能源”[N];中国财经报;2007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史丹;深入能源体制改革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N];中国石油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白明辉 陶思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N];国家电网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许勤华;中加能源合作迎来春天?[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在中欧高层能源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2年
10 英国《经济学人》 赵清 译;英国能源议案招致民众不满[N];中国石化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才炜;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外部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俊峰;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新花;中国的中亚能源策略[D];新疆大学;2009年
4 王亚栋;能源与国际政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芮雪琴;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伍福佐;能源消费国家间的能源国际合作:一种博弈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庞丽;经济增长中能源政策的计算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云;东北亚能源合作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2 Akulova Yulia;中俄能源合作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Azamat Baimoldin;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能源合作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雷曼誉;能源安全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D];辽宁大学;2012年
5 单君兰;中俄能源合作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6 李训领;中国能源发展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7 位现强;挑战与机遇—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因素[D];暨南大学;2009年
8 吴晓春;中印能源的竞争与合作[D];厦门大学;2009年
9 陈文锴;中印能源合作的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4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93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