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摘要】: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之间衔接性差;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低碳意识尚未形成。其原因是政策研究专业人才匮乏、系统的政策框架尚未形成、配套政策措施较少、政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宣传力度不够。黑龙江省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政策体系,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低碳经济 政策问题 成因分析
【分类号】:F124.5
【正文快照】: 据统计,2014年黑龙江省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的95.6%,超过进度目标15.6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效果显著。但是,目前的政策仍然不容忽视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多方面综合分析其成因才能进一步完善公共政策体系,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一、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飞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超;;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执行主体因素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贺译葶;;决策、执行、监察:效能政府建设的三步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梁贤艳;吴淑娴;;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4 刘剑;刘敏;;退耕还林政策评估农户导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5 张金芬;关于我国思想库的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薛文熹;论中国共产党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道昌;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走向分析与对策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李月;陈兆旺;;公共政策供求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郭慧;浅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赵静;曹伊清;徐挺;尹大强;;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及其系统失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孙泽兵;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考试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贱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邱诗琪;诚信行政的经济学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俊夫;公共危机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斗丽丽;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德鸿;网络民意的公共政策功能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井晓琦;西安市全民创业政策评估[D];西北大学;2010年
7 崔同富;云南农村科技扶贫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肖雪;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明泰;五河县地税局现代化分局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秦绪兰;潍坊滨海开发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桦,陈福生;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0年03期
2 何海东,赵长存;关于增强河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对策[J];探索与求是;2000年08期
3 王贤;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新长征;2000年05期
4 武珂,张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浅析[J];纺织器材;2001年05期
5 罗文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任永平;论制度创新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熊宁;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六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08期
8 王泽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9 袁瑞敏;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14期
10 ;五大措施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中国机电工业;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凤妮;高爱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暨第21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龚慧伟;;试论新形势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路及对策[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李旭红;;增强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袁建平;李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迎接入世挑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汪玉平;郝利军;;优化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6 梁静;段进朋;;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与对策[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朱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绩效测度指标体系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范庆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推动集团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颜君衡;宋文启;;“产、学、研”联合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赵金秀;;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及对策[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刻不容缓[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2 民进邢台市委 李莉莉;着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邢台日报;2014年
3 南京大学商学院 张骏生;浅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N];光明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李忠春 孟扬;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人民日报;2003年
5 李正图;着力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解放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沙星海;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平顶山日报;2006年
7 记者 孙芳华;要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8 党涤寰;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N];经济日报;2008年
9 潘炳应 安庆市煤气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是企业的灵魂[N];安徽经济报;2008年
10 记者 刘作明;鞍钢技术创新能力项目通过验收[N];鞍山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娜;基于资源观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姜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模型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段志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波动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罗正清;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杨洵;企业集群的生成及其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冯仁涛;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与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于东亮;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3 冯俊平;基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田芳菲;辽宁省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罗晓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王洪星;我国汽车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邱燕;企业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郭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玲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国际创业绩效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张赫;中小高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路径演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6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94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