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重庆市碳排放量变化的产业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7 23:37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碳排放量变化的产业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 产业结构 碳减排


【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了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家园。研究表明,增温效应高达63%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带来气候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严峻的现状警示着我们,不能再以牺牲生存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发展,如何有效地减少由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带来的碳排放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和要担负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庆市作为低碳试点城市,应当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大对重庆市碳排放状况的研究,将成为重庆市城市发展的重点。因此,清楚地把握区域碳排放特征,积极研究影响碳排放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重庆市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碳排放的已有研究文献,分别从碳排放的估算方法、碳排放的变化趋势、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以及碳排放总量控制四个方面来梳理文献。其次,计算出重庆市2001年—2012年的碳排放总量,运用灰色系统模型模拟了重庆市碳排放变化趋势并以此为依据预测未来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近年来自从一系列低碳政策颁布和实施以来,重庆市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显著下降。再次,分析了重庆市产业发展现状,并且计算出重庆市三大产业近年来碳排放总量的数值,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市碳排放总量与三大产业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重庆市碳排放趋势与第二产业产值变化趋势相关性最大,并且呈正相关,而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变化与重庆市碳排放总量变化呈现负相关。接着,分析重庆市第二产业内部的碳排放情况,运用LMDI模型对重庆市制造业17个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四个因素中,经济发展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能源强度的提高带来碳排放量大幅减少的效果;产业结构的变化小幅度降低了碳排放量,但对于个别碳排放密集行业影响作用较大;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整体比较微弱,表现出了一定的稳定性。最后,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从经济结构、能源利用和政策三个层面上提出我国的碳减排对策,为我国低碳事业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碳排放 产业结构 碳减排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X3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4
  • 1.1 选题背景9-10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10-11
  • 1.2.1 选题目的10
  • 1.2.2 选题意义10-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1.3.1 文献综述法11-12
  • 1.3.2 归纳演绎法12
  • 1.3.3 定性分析法12
  • 1.3.4 定量分析法12
  • 1.4 研究思路与逻辑图12-13
  • 1.4.1 研究思路12-13
  • 1.4.2 逻辑图13
  • 1.5 本文的创新点13-14
  • 2 文献综述14-18
  • 2.1 碳排放量估算方法14-15
  • 2.1.1 模型分析法14
  • 2.1.2 碳排放系数法14-15
  • 2.2 碳排放趋势及碳排放演化的研究15-16
  • 2.2.1 国外研究进展15
  • 2.2.2 国内研究进展15-16
  • 2.3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16-17
  • 2.3.1 国外研究进展16
  • 2.3.2 国内研究进展16-17
  • 2.4 碳排放控制的研究17-18
  • 3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与演变规律分析18-26
  • 3.1 重庆市温室气体排放特征18
  • 3.2 重庆市碳排放总量的测算18-21
  • 3.3 基于灰色模型GM(1,1)的碳排放演变规律模拟21-26
  • 3.3.1 灰色模型GM(1,1)的理论推导21-22
  • 3.3.2 重庆市碳排放演变规律与预测22-23
  • 3.3.3 预测与结果分析23-26
  • 4 重庆市碳排放变化的产业关联性分析26-34
  • 4.1 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26-27
  • 4.2 重庆市产业现状27-30
  • 4.2.1 重庆市产业发展情况——以2012年为例27-28
  • 4.2.2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28-30
  • 4.3 重庆市碳排放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30-33
  • 4.3.1 从图形定性分析关联性30
  • 4.3.2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30-32
  • 4.3.3 结果分析32-33
  • 4.4 小结33-34
  • 5 重庆市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分析34-44
  • 5.1 产业碳排放总量分析34-36
  • 5.1.1 碳排放总量的估算方法34-35
  • 5.1.2 重庆市碳排放的产业分布情况35-36
  • 5.2 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36-43
  • 5.2.1 模型概述36-37
  • 5.2.2 因素分解模型的建立37-38
  • 5.2.3 数据来源与结果分析38-43
  • 5.3 小结43-44
  • 6 碳减排途径分析44-51
  • 6.1 经济结构层面44-46
  • 6.1.1 产业结构调整44-45
  • 6.1.2 建立碳交易市场45-46
  • 6.2 能源利用层面46-48
  • 6.2.1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46-47
  • 6.2.2 推进生产技术进步47-48
  • 6.3 政策层面48-51
  • 6.3.1 试点城市建设48-49
  • 6.3.2 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49-51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述忠;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2000-2009年——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2 骆永菊,胡际权;重庆市市情特征与西部大开发战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陈柳钦;;低碳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娟;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90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990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6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