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振动特性的转轴裂纹识别研究
本文选题:裂纹识别 切入点:悬臂轴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旋转机械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机械设备之一,它在各个工程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转子则是整个旋转机械中最为核心的部件,转子的正常与否直接决定整个旋转机械能否正常运转。转子裂纹故障是旋转机械最常见故障形式,对转子进行裂纹识别并判断裂纹的位置和深度,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预防性维护,对于保证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和有限元法,对转轴进行了裂纹识别研究。在对转轴的裂纹识别研究中,首先对悬臂裂纹轴和转子裂纹轴进行了振动测试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裂纹对转轴振动特性参数的影响,并测得含有各个裂纹工况的裂纹转轴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固有频率。通过对测得不同裂纹工况的悬臂轴两个方向上的固有频率值分析,得到由于裂纹引起裂纹轴固有频率具有不对称性特征结论。以裂纹悬臂轴为基础研究对象,通过参数化建模循环仿真出大量含不同裂纹位置和深度悬臂轴的模态参数,并将所有裂纹参数与模态参数作为样本形成样本数据库。然后在MATLAB中设计搭建裂纹识别神经网络,从实验研究中得到的裂纹轴固有频率具有不对称性特征结论,因此选取裂纹轴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固有频率同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从样本数据库中选取样本训练神经网络,并用实验数据修正及验证裂纹识别神经网络的准确性,最后得到基于振动特性的悬臂轴裂纹识别方法。并与等高线法作对比,本文方法在裂纹深度识别精度上平均高1.76%,在裂纹位置识别精度上平均高2.61%,充分说明利用具有不对称振动特性参数对裂纹识别的优越性。最后在悬臂轴裂纹识别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转子系统模型精准化有限元建模及对神经网络的各项参数的调节,得到一套完善的转子裂纹识别方法。在转子系统模型精准化建模时,通过等效刚度弹簧单元模拟其轴承约束,并通过实验数据修正转子裂纹轴有限元模型,最终得到精准的转子裂纹系统模型。在神经网络训练时,通过对神经网络的隐含层节点数、权值、阈值、学习目标和学习速度等参数的调节,最后优化得到能够适用于转子裂纹识别研究的神经网络。本文基于具有不对称振动特性参数能实现对悬臂轴和转子系统的裂纹识别,并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有限元模型及调节神经网络后能够适用多种裂纹识别研究。
[Abstract]:Rotating machine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cal equipment in modern society,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engineering industries. The rot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 whole rotating machinery. Whether the rotor is normal or not directly determines whether the whole rotating machinery can run normally. The rotor crack fault is the most common fault form of rotating machinery. The rotor crack is identified and the position and depth of the crack are judged. Therefore, taking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realiz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in time is of great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economic value t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equipmen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racture mechanics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the research of crack identification of rotating shaft, the vibration test of cantilever crack shaft and rotor crack shaft is carried out. The influence of crack on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of rotating shaft is studied by experiment.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crack shaft are measured, and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he cantilever shaft under different crack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crack shaft is asymmetric due to the crack. Taking the crack cantilever shaf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large number of modal parameters with different crack positions and depths are simulated by parameterized modeling cycle. All the crack parameters and modal parameters are taken as samples to form a sample database, and then a crack identification neural network is designed in MATLAB.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study show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crack axis is asymmetric. Therefore,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crack axis is chosen as the input of the neural network. The neural network is trained by selecting the samples from the sample database,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neural network is corrected and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data. Finally, the method of crack identification for cantilever shaft based on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our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average accuracy of crack depth identification is 1.76 and that of crack location is 2.61, which fully illustrates the superiority of using the parameters with asymmetric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to identify crack.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crack identification of cantilever shaft, A set of perfect rotor crack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obtained by accurat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rotor system model and adjustment of the parameters of neural network. The bearing constraint is simulated by equivalent stiffness spring element,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rotor crack shaft is modified by experimental data. Finally, a precise rotor crack system model is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number of hidden layer nodes, weights, thresholds, learning goals and learning speed of the neural network, Finally, a neural network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research of rotor crack identification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parameters with asymmetric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crack identification of cantilever shaft and rotor system can be reali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ccuracy is high. Moreover,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can be changed and the neural network can be adjusted to study the crack identif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凡,孟立凡;关于使用神经网络推定操作者疲劳的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4年03期
2 常国任;李仁松;沈医文;刘钢;;基于神经网络的直升机舰面系统效能评估[J];舰船电子工程;2007年03期
3 陈俊;;神经网络的应用与展望[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许万增;;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其应用[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学报;1990年01期
5 张军华;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军用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防御技术;1992年04期
6 雷明,李作清,陈志祥,吴雅,杨叔子;神经网络在预报控制中的应用[J];机床;1993年11期
7 靳蕃;神经网络及其在铁道科技中应用的探讨[J];铁道学报;1993年02期
8 宋玉华,,王启霞;神经网络诊断──神经网络在自动化领域里的应用[J];中国仪器仪表;1994年03期
9 魏铭炎;国内外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概况[J];电机电器技术;1995年04期
10 王中贤,钱颂迪;神经网络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航天工业管理;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春玉;;基于泛集的神经网络的混沌性[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周树德;王岩;孙增圻;孙富春;;量子神经网络[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罗山;张琳;范文新;;基于神经网络和简单规划的识别融合算法[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郭爱克;马尽文;丁康;;序言(二)[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钟义信;;知识论:神经网络的新机遇——纪念中国神经网络10周年[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许进;保铮;;神经网络与图论[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金龙;朱诗武;赵成志;陈宁;;数值预报产品的神经网络释用预报应用[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田金亭;;神经网络在中学生创造力评估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唐墨;王科俊;;自发展神经网络的混沌特性研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10 张广远;万强;曹海源;田方涛;;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博士 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国家战略规划与分析研究中心资深助理研究员 陈心想;维护好创新的“神经网络硬件”[N];中国教师报;2014年
2 卢业忠;脑控电脑 惊世骇俗[N];计算机世界;2001年
3 葛一鸣 路边文;人工神经网络将大显身手[N];中国纺织报;2003年
4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邢方亮;神经网络挑战人类大脑[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记者 孙刚;“神经网络”:打开复杂工艺“黑箱”[N];解放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霞;美用DNA制造出首个人造神经网络[N];科技日报;2011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的神经网络[N];健康时报;2006年
8 刘力;我半导体神经网络技术及应用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电子报;2001年
9 ;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10 邹丽梅 陈耀群;江苏科大神经网络应用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旭华;神经网络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素芳;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线通信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石艳超;忆阻神经网络的混沌性及几类时滞神经网络的同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新迎;基于随机映射神经网络的多元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付爱民;极速学习机的训练残差、稳定性及泛化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李辉;基于粒计算的神经网络及集成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王卫苹;复杂网络几类同步控制策略研究及稳定性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张海军;基于云计算的神经网络并行实现及其学习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艳晴;风速时间序列预测算法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10 陈辉;多维超精密定位系统建模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颖;混合不确定性模块化神经网络与高校效益预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贾文静;基于改进型神经网络的风力发电系统预测及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李慧芳;基于忆阻器的涡卷混沌系统及其电路仿真[D];西南大学;2015年
4 陈彦至;神经网络降维算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董哲康;基于忆阻器的组合电路及神经网络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武创举;基于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志杰;基于神经网络的上证指数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陈少吉;基于神经网络血压预测研究与系统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韬;几类时滞神经网络稳定性分析[D];渤海大学;2015年
10 邵雪莹;几类时滞不确定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D];渤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42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64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