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配流系数对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扭矩的影响
本文选题:径向柱塞马达 切入点:输出扭矩 出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配流盘配流窗口和柱塞腔配流槽结构,建立两者之间通流面积的数学模型,并提出满配流系数m的概念。建立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模型,进行了配流盘配流过程仿真和柱塞运动及液压力特性仿真,分析不同满配流系数m对液压马达输出扭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液压马达配流盘配流窗口和柱塞腔配流槽的适宜满配流系数为0~0.5,最优满配流系数为0.3。这可为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液压马达配流盘配流窗口和柱塞腔配流槽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Aiming at the flow distribution window of the radial plunger hydraulic motor with multi-action curve and the flow slot structure of the plunger cavit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flow area between the two is established. The concept of full flow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m is put forward. The model of radial plunger hydraulic motor with multi-action curv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imulation of flow distribution process, plunger movement and hydraulic force characteristics are carried ou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ull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m on the output torque of hydraulic motor is analyzed. The optimum full flow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radial piston hydraulic motor and plunger cavity is 0 0. 5 and 0. 3 respectively. This window can be used as a flow distribution window for radial piston hydraulic motor with multi acting internal action. The optimum full flow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0 ~ 0. 5 and the optimal full flow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0 ~ 0. 5, and the optimal full flow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s 0. 3. The design of the flow slot structure of the nozzle and plunger cavity is provided as a reference.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5338)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创新群体项目(2014CFA013)
【分类号】:TH13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志;刘桓龙;吴文海;柯坚;;配流盘负遮盖结构对配流特性的影响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0年19期
2 卞艺杰,许拯民;计算机在网络配流分析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李方俊;斜轴泵最佳配流工况的理论分析[J];煤炭学报;1995年01期
4 李元勋,钟廷修,陈卓如;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端面配流副发展与现状[J];液压气动与密封;1998年01期
5 王东;海水液压泵配流副关键技术的计算机仿真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王晓力;;偏心配流轴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端盖材料的选择[J];机床与液压;1986年02期
7 邓海顺;许贤良;;球面配流副油膜间隙的研究[J];煤矿机械;2006年01期
8 邓海顺;许贤良;;球面配流副的泄漏分析与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7年03期
9 杨华勇;王彬;周华;;圆盘缝隙的平面配流副压力分布模型与解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10 李方俊,,王国彪,陆文;斜轴泵配流副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English Edition);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邓海顺;许贤良;王传礼;;球面配流副的泄漏分析与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孟庆堂;施光林;泮健;;一种数字配流与调速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东;;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及其动力学的研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海顺;织构化配流副摩擦润滑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2 王彬;轴向柱塞泵平面配流副润滑特性及其参数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3 艾青林;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润滑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张晓刚;三配流窗口轴向柱塞泵配流理论及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朱旭;高速大流量电液配流系统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彬;铁路编组站配流计划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京京;考虑距离因素的城市多模式交通配流模型[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曾祥彬;轴向柱塞马达变量机构及配流特性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4 邹俊;基于转阀配流的水力振荡减阻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周辉;自平衡式高低压配流阀组低速大扭矩乳化液马达的设计与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井伟川;转阀配流液压振动器工作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7 向伦凯;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润滑特性理论研究及其参数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吴红涛;高压泵配流副油膜润滑及摩擦特性的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4年
9 胡志W
本文编号:1648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164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