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机械结合面接触刚度模型

发布时间:2020-03-15 05:30
【摘要】:为准确预测两粗糙表面的接触刚度,围绕考虑微凸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的法向结合面接触问题展开研究。基于圣维南原理和勒夫方程,建立微凸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局部变形量与局部接触载荷、两表面间压强、材料属性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将其代入KE弹塑性接触模型中,建立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KE接触刚度模型,并提出数值迭代方法进行求解;之后,分析在不同塑性指数下微凸体相互作用对接触载荷、面积、刚度间关系产生的影响规律,并给出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KE及ZMC模型接触刚度对比。研究表明:微凸体相互作用对于两表面间平均距离与接触载荷的关系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使得真实接触面积与接触刚度与原未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KE模型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塑性指数的增大,差异随之变小。最后,通过试验对考虑与未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KE及ZMC模型接触刚度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试验对比分析表明:建立的考虑微凸体相互作用的KE接触刚度模型更加贴近试验结果。
【图文】:

示意图,微凸体,接触相,互作用


氪蠓猝?的体积变形。在确定了模型的假设条件后,,根据文献[12]中的基本理论来解释结合面接触过程中微凸体发生相互作用的机理。微凸体间相互作用对接触特性的影响是指当一个微凸体发生变形时它对周围其他微凸体的变形情况的影响问题。当一个微凸体发生变形时,除了它自身的变形以外,还造成其基底面也产生变形,这也就对已发生变形的微凸体为中心的周围其他微凸体的平均高度产生了影响,而且距离中心越近的微凸体平均高度平面下沉的越明显,反之亦然。图1为一个粗糙表面和一个光滑刚性平面接触相互作用示意图。图1微凸体接触相互作用示意图

示意图,微凸体,受力分布,基底


樗嫖⑼固宄惺艿脑睾稍?高,基底面积增大。这里假设微凸体承受的载荷wl与其基底面积Al存在比例关系llAw(4)全部微凸体基底面积之和就应该等于名义触面积AnlnAA(5)将式(4)代入式(5)得1nntmlAAWPw(6)式(6)中的Wt代表两表面间的接触载荷,Pm表示两表面间的接触压强。从式(6)可以得出ltmlnwWPAA(7)式(7)说明了式(4)中Al与Wl的比例关系,微凸体基底面积上的平均压强和两平面间的整体压强值相等,说明了平均压强在两表面间接触的过程中具有连续性,图2中体现了微凸体基底面积上受载的分布情况。图2微凸体基底受力分布示意图依据圣维南原理,微凸体的变形量ug,是由于载荷作用于周围其他微凸体上产生的,而这个载荷与作用于两表面上的平均载荷的值相等。而且微凸体平均高度平面的位移量um等于粗糙表面受到两表面间平均载荷而产生的变形量。因此,这两个变形量的差值umug,就是表面载荷作用于微凸体基底所产生的变形量。如图2所示,假定微凸体基底是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12]。a可以从式(7)中得出1/21/21122llmwaAP(8)依据勒夫方程[12],对于一个弹性半空间体,面积大小为2a×2b的表面上的一点(x,y)受到表面上作用的均匀压强Pm所产生变形量uxy的大小可利用勒夫方程进行计算1/2221/2221/2221/2221/2221/222()ln()()ln()()ln()xymybybxauExaPybybxaxaybxaybxaybxaybybxaxaybybxa1/2221/222()ln()xaybxaybxaybxa(9)两表面等效弹性模量E的计算表达式如下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永胜,王国诚,黄炎;名义平表面无穷微凸体群的非Hertz接触[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5期

2 李冰;罗玉军;高中庸;梁辉;;微凸体油膜弹性支承效应的刨切试验验证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年04期

3 李冰;罗玉军;高中庸;梁辉;;微凸体油膜弹性支承效应的刨切试验验证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05期

4 沈萌红,全永昕,周桂如;混合润滑时各向异性粗糙表面微凸体载荷分配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6期

5 朱林波;庄艳;洪军;杨国庆;;一种考虑侧接触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力学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6 刘莹,陈大融,杨文言;轧辊表面微凸体形貌激光毛化技术的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7 胡兆稳;刘q;王伟;刘小君;;塑性成形表面微凸体平坦化行为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3年02期

8 赵强;李皋;肖贵林;辛春彦;程纯勇;;单裂隙渗流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9 伍丽峰;高中庸;;基于正交刨切实验的微凸体油膜弹性支承效应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9年08期

10 杨川江;王伟;马树全;刘q;;表面微凸体形态对三体摩擦界面间隙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占立;丁建宁;杨继昌;胡友耀;解国新;;缅甸蟒蛇腹部表皮的摩擦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高中庸;黄位健;周光宝;;微凸体油膜弹性支承效应的刨切实验验证[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占立;丁建宁;杨继昌;胡友耀;解国新;;缅甸蟒蛇腹部表皮的摩擦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志明;规则微凸体表面有向摩擦建模及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胡兆稳;混合润滑状态下塑性变形界面微凸体平坦化行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林博;混凝土开裂面的力学行为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蕊;细观尺度下切削钛合金刀具接触过程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牛成超;端面扭动统计摩擦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黄福田;直齿轮粗糙表面微凸体弹塑性接触计算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冯一;基于岩石细观力学的裂缝闭合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6 陈利恒;基于ABAQUS的导轨结合面接触特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爱彬;粗糙表面接触界面微凸体压平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7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587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7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