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车制造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1:41
【摘要】:随着中国铝行业的日益竞争,对输送铝业的专用工艺车辆性能和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中铝贵州分公司华光牌工艺车系列主要有阳极运输车、电解铝专用扒渣车、铝水抬包车、电解质再生粉罐车等。本文主要针对阳极运输车的钢结构制造的稳定性,分析研究焊接变形、焊接残余应力等决定其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焊接结构的制造过程,而且影响焊接结构的使用性能。焊接变形预测方法大都基于有限元分析。但是,焊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所涉及的诸多现象和参数都是瞬时、不均匀分布和强烈非线性的,因而无法对焊接过程给出精确解。本文给出了控制焊接变形的几种方法,如反变形法、控制工艺参数、控制温度场以及系统综合分析等。 由于焊接是一个牵涉到电弧物理、传热、冶金和力学的复杂过程。焊接现象包括焊接时的电磁、传热过程、金属的熔化和凝固、冷却时的相变、焊接应力与变形等等,要得到一个高质量的焊接结构必须控制这些因素。 现行的设计方法是在九十年代初电解铝厂从日本进口阳极运输车的基础上改进创新的,经电解铝厂使用后效果很好,稳定性能可以保证,但在制造中焊接结构件的变形难于控制。由于制造工艺及装配质量问题困绕制造车的整体制造质量,焊接变形,切割板材应力集中出现局部断裂,叉架举升不同步等机械制造质量和装配工艺等问题,形成工艺车制造上的瓶颈,对于有待解决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问题,已具有现实意义,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艺方法和制造质量控制,使变形量降低到最低范围,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质量管理和工序控制相结合,减小焊接残余应力,加强钢结构的防脆性设计、焊接变形和焊缝的内外缺陷的有效控制、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是提高工艺车制造质量的有效措施。
【图文】:
(l)焊接变形饭件焊后一般都会产生变形,如果变形量超过允许值,就会影响使用。阳极车车头围板、后拖箱框架等在焊接过程中拉扯变形,焊接变形的几个例子如图2.1所示。叹l﨑(a)V型坡口(b)简体纵焊缝(。)简体环焊缝图2.1焊接变形 F19.2.1Weldingdeformation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焊件不均匀地局部加热和冷却。因为焊接时,焊件仅在局部区域被加热到高温,离焊缝愈近,温度愈高,膨胀也愈大。但是,加热区域的金属因受
会出现这种现象。焊件焊缝的危险平面己从M一M平面过渡到熔合区的N一N平面,由于应力集中易发生破坏,因此,为提高压力容器的疲劳寿命,要求将焊缝的增强高铲平。②焊缝过凹,如图2.3所示,因焊缝工作截面的减小而使接头处的强度降低。③焊缝咬边,,在工件上沿焊缝边缘所形成的凹陷叫咬边,如图2.4所示。它不仅减少了接头工作截面,而且在咬边处造成严重的应力集中。④焊瘤,熔化金属流到溶池边缘未溶化的工件上,堆积形成焊瘤,它与工件没有熔合,见图2.5。焊瘤对静载强度无影响,但会引起应力集中,使动载强度降低。⑤烧穿,如图2.6所示。烧穿是指部分熔化金属从焊缝反面漏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86
【图文】:
(l)焊接变形饭件焊后一般都会产生变形,如果变形量超过允许值,就会影响使用。阳极车车头围板、后拖箱框架等在焊接过程中拉扯变形,焊接变形的几个例子如图2.1所示。叹l﨑(a)V型坡口(b)简体纵焊缝(。)简体环焊缝图2.1焊接变形 F19.2.1Weldingdeformation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焊件不均匀地局部加热和冷却。因为焊接时,焊件仅在局部区域被加热到高温,离焊缝愈近,温度愈高,膨胀也愈大。但是,加热区域的金属因受
会出现这种现象。焊件焊缝的危险平面己从M一M平面过渡到熔合区的N一N平面,由于应力集中易发生破坏,因此,为提高压力容器的疲劳寿命,要求将焊缝的增强高铲平。②焊缝过凹,如图2.3所示,因焊缝工作截面的减小而使接头处的强度降低。③焊缝咬边,,在工件上沿焊缝边缘所形成的凹陷叫咬边,如图2.4所示。它不仅减少了接头工作截面,而且在咬边处造成严重的应力集中。④焊瘤,熔化金属流到溶池边缘未溶化的工件上,堆积形成焊瘤,它与工件没有熔合,见图2.5。焊瘤对静载强度无影响,但会引起应力集中,使动载强度降低。⑤烧穿,如图2.6所示。烧穿是指部分熔化金属从焊缝反面漏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光耀,孙厚芳,雷贺功,慈建平;CAPP多工艺设计方案的模糊综合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董航海,刘建华,杜汉斌,吴祥兴;焊接应力应变与变形的数值研究进展[J];电焊机;2003年09期
3 程国安;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探讨[J];电焊机;2005年05期
4 杜华;;钢结构的脆性断裂分析[J];福建建材;2007年03期
5 周卫清,董喜山,周强;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分析和探讨[J];锅炉制造;2002年02期
6 侯志刚,马W
本文编号:2650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65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