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液力变矩器辊铆工艺及辊铆头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6:00
【摘要】:液力变矩器是汽车及工程机械自动变速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工作叶轮的制造工艺对其整体性能的影响很大,其中辊铆加工是冲焊型液力变矩器叶轮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序。目前国内的辊铆工艺尚不成熟,工艺参数主要依靠工程人员的经验和现场测试来确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企业生产使用的辊铆设备多为进口或改造,其维修成本以及由于液力变矩器参数规格改变引起的设备更新换代成本往往较高。辊铆工艺的不成熟和专用设备的缺乏,导致液力变矩器的工作性能难以保证,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本文主要对液力变矩器叶轮辊铆工艺和辊铆头进行研究,旨在为完善辊铆加工工艺和辊铆设备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液力变矩器本身的结构出发,对其加工工序进行了介绍,在分析泵轮的辊铆工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泵轮辊铆加工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对泵轮辊铆加工的检测标准及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2)以某型号液力变矩器为例,结合泵轮辊铆加工的实际工况对现有的滚压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补充和改进,基于ABAQUS对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通过分析辊铆机和辊铆头的工作原理及功能需求对泵轮辊铆头进行了设计。(3)建立了辊铆头的有限元模型,使用变密度法对滚压体进行了拓扑优化,并基于优化结果对滚压体进行二次设计,将滚压体的体积和质量降低了约23%;对辊铆头的低阶模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辊铆头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在0~22Hz之间,避开了电动机的共振区域。(4)对泵轮的辊铆加工过程进行了仿真,结合辊铆加工的特点和连接片的变形规律对辊铆头进给速度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拨倒完成后连接片与泵轮内环的角度减小了36.4%,加工完成后连接片与泵轮内环的间隙减小了36.7%。文章的最后,使用无模法对连接片的滚压回弹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经过3次滚压后连接片与泵轮内环的间隙趋于稳定,即该泵轮辊铆加工的保压时间为2s。通过以上研究,完成了辊铆头的设计和部分辊铆工艺参数的优化,为完善辊铆工艺和设计专用设备提供了参考。
【图文】:

加工生产线,液力变矩器


图 1-1 国外液力变矩器辊铆加工生产线eas roll riveting production line for hydrau水平国的液力变矩器生产制造业虽然经过且与国外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依旧产品性能差、应用范围小等问题。此不足,多数企业对产品的开发还处在统和深入,而且研究范围比较零散研发和生产液力变矩器的企业还比较矩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方面都不够成工艺的研究少之又少,在这两方面的的阶段,总体而言,落后的地方还非和 YJH195 涡轮在辊铆工艺研究方向是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对工艺进行,液力变矩器的发展也在进步[22,23]。

铆机,液力变矩器


图 1-2 陕西科技大学参与研发的辊铆机iveting machine involved in research and d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工艺作为冲焊型液力变矩器装配车间生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面对国内市铆工艺的理论探索、参数优化以及辊容。目前辊铆加工工艺参数主要依靠同型号的液力变矩器,由于其尺寸、员需要不断的进行调试来获得理想的辊铆加工中使用非标准机械设备(主或改造设备的阶段,其维修成本以及更新换代成本往往较高,因此,系统要。加工工艺和设计辊铆设备为目标,针对辊铆加工的工作阻力的计算方法进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H137.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航;高佩;;液力变矩器输入扭矩异常的故障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9年13期

2 沈航;高佩;;液力变矩器输入扭矩异常故障分析[J];重型汽车;2019年03期

3 熊藜;陈世林;;液力变矩器下汽车的动力性与通过性[J];时代汽车;2019年10期

4 马文星;王佳欣;刘春宝;;液力变矩器流动数值模拟的发展与应用[J];液压与气动;2019年05期

5 赵亮;胡丰宾;;车辆液力变矩器选型匹配方法与研究[J];煤矿机械;2017年11期

6 张泽宇;惠记庄;索雪峰;武琳琳;谷立臣;;液力变矩器在离心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7 李海彬;;液力变矩器液力性能及试验研究[J];时代汽车;2018年05期

8 陈立柱;石帅;;液力变矩器卸荷结构[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8年05期

9 张泽宇;卜正锋;惠记庄;张富强;谷立臣;;牵引工况下大功率液力变矩器总成热特性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3期

10 杨悦欣;任工昌;;柔性液力变矩器生产线信息化系统的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家印;潘海波;;装载机液力变矩器的常见故障与排除[A];2013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齐学义;张风羽;翟小兵;;液力变矩器三元流场计算的一种近似方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项昌乐;闫清东;戴德修;;液力变矩器的应用与发展[A];液压气动密封行业信息专刊汇编第二卷[C];2003年

4 陈纪新;;装卸运输机械中液力变矩器的应用[A];上海物流工程学会2003’论文集[C];2003年

5 李吉元;闫清东;;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与机械制动器联合制动控制系统研究[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吉元;闫清东;;牵引-制动型液力变矩器与机械制动器联合制动控制系统研究[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4年

7 陈光明;邓洪超;;装载机液力机械变速器性能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韩晓成;孟德伟;王晓娟;邓庆斌;;AT液力变矩器匹配发动机的选型分析[A];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Volume1)[C];2015年

9 蒲朝阳;付建兵;袁辉;高岗荣;徐延金;;注浆泵用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的性能试验分析[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9年

10 吴发乾;;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输出特性合成计算方法[A];推进节能环保,给力绿色崛起——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2年海南机械科技学术报告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宇;实现学科新跨越 迎接传动新希望[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杨章跃 许雪勤;江西飞龙钻头液力变矩器项目通过专家验收[N];中国工业报;2009年

3 靳书阳;航天动力定增募资10亿 建汽车液力变矩器项目[N];证券时报;2011年

4 ;立足市场 锐意创新[N];大众科技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赵三明;离合器行业应出现世界前10名的企业[N];中国工业报;2007年

6 丁兴华;山推树立国产配套件新品牌[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刘蕊;高使用成本促节油科技创新[N];市场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董秋彤;创新节油科技备受车企关注[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本报特约通讯员 胡国林 赵蔚平;刘容:驾驭“洋设备”的“土专家”[N];工人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李景;“华泰液力”挂牌新三板[N];蚌埠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祥钟;液力变矩器内部三维流动数值模拟与特性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田华;液力变矩器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褚亚旭;基于CFD的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春宝;轿车扁平化液力变矩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才委;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转矩分配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飞铁;无级变速器湿式离合器系统起步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谭越;冲焊型液力变矩器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刘仕平;液力变矩器的数学模型、新型设计方法及内部流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雪莲;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工程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晓冰;城市客车油液混合动力系统匹配及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伟;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的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4年

2 董雪;三元件液力变矩器的性能优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3 高翔;液力变矩器辊铆工艺及辊铆头的设计与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4 王安;影响可调式液力变矩器低转速比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张桥;回流式液力机械变速传动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6 李凌云;液力变矩器叶轮的逆向设计与成形仿真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7 贾玉哲;液力变矩器闭锁离合器起步滑差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杨宇龙;液力变矩器辊铆机的设计与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

9 张宗甫;液力变矩器涡轮高精度建模及流场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年

10 罗颖渊;液力变矩器内流场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60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660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