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动压式机械密封摩擦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06:10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密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对实际生产中的一些高参数工况而言,传统的机械密封磨损严重、寿命较短,而动压式机械密封则能保证设备在高参数下长时间连续运转。因此对于高参数密封而言,采用动压式机械密封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措施。但是从公开发表的文献和相关的研究资料来看,在动压式机械密封摩擦特性的研究上,至今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且缺乏相关实验对现有理论进行验证和补充。 动压式机械密封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因此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热弹流密封理论分析方法,建立动压式机械密封的几何模型,代入实验用机械密封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工况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得到动压式机械密封摩擦特性主要参数的理论值;然后通过建立机械密封摩擦特性实验台,进行大量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同条件下动压式机械密封主要参数的实测值;将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做出动压式机械密封摩擦特性曲线,证明了动压式机械密封在高参数工况下的优越性。 本文着重于对动压式机械密封摩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相关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对相关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建立摩擦特性实验台,进行大量实验得到重要曲线;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动环,静环


4机械密封基本元件的作用和要求如下:(1)端面密封副(静、动环)端面密封副的作用是使密封面紧密贴合,防止介质泄漏。它要求静、动环具耐磨性,动环可以轴向灵活地移动,自动补偿密封面磨损,,使之与静环良好静环具有浮动性,起缓冲作用。为此密封面要求有良好的加工质量,保证密好的贴合性能。(2)弹性元件(弹簧、波纹管、隔膜)它主要起预紧、补偿和缓冲的作用,要求始终保持足够的弹性来克服辅助密件的摩擦和动环等的惯性,保证端面密封副良好的贴合和动环的追随性,材B 987A10D图 1.1 典型机械密封示意图1—静环 2—动环 3—传动销 4—弹簧 5—弹簧座 6—紧定螺钉 7—传动螺钉推环 9—动环 O 形圈 10—静环 O 形圈 11—防转销 12—压盖 A、B、C、D—泄漏

特性曲线,特性曲线,混合摩擦,工况


摩擦与流体摩擦的分界线。在 A 点右边为流体润滑区(HL),A 点左边为混合摩擦区(ML)。特性曲线左侧C点为流体膜承载比Kf= 0 的混合摩擦与接触摩擦的分界线。在C 点右边为混合摩擦区,在 C 点上为接触摩擦(边界摩擦或干摩擦)区。在流体润滑区,AB 线的斜率对于各种摩擦状态来说是各不相同的,亦即nf = CG(1-4)的指数 n 各不相同。在混合摩擦区中,AC 线的斜率取决于接触摩擦的摩擦系数 fd和流体膜承载比的变化,这与各种摩擦副的材料配合和表面结构有关。(2)f  ps特性曲线与 f  V 特性曲线f f f f擦系数摩密封准数 GGABAA’fcff图 1.2 理论的 f  G 特性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大庆石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世先,薛晓虎,杨惠霞;机械端面密封的动压效应[J];工程机械;2003年09期

2 宋鹏云,陈匡民,董宗玉,吴旨玉;端面开槽机械密封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机械;1999年02期

3 张金凤,袁寿其,曹武陵;机械端面密封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流体机械;2004年10期

4 王玉明,王强,吕岩,吴天武,王治安,刘启生,王学书 ,顾节毅 ,王光元 ,刘光铸 ,于世新 ,王国刚 ,吴方耕 ,侯玉文 ,马将发 ,张丽莎 ,陈绍萍;高速透平压缩机用螺旋槽端面密封及其系统的研制[J];流体机械;1992年04期

5 于新奇,王振辉,蔡仁良;动压型机械密封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流体机械;2005年08期

6 魏龙,顾伯勤,孙见君;机械密封端面摩擦工况研究进展[J];润滑与密封;2003年05期

7 孙见君,魏龙,顾伯勤;机械密封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动向[J];润滑与密封;2004年04期

8 魏龙;顾伯勤;孙见君;刘其和;张国东;;机械密封端面摩擦特性参数及其测试技术[J];润滑与密封;2006年11期

9 朱孝平,黄勇,周银生,毛绍贝;机械密封端面温度的测试方法研究[J];润滑与密封;1996年03期

10 葛培琪,陈利海,程建辉,朱海荣;考虑表面粗糙度和径向锥度的机械密封混合摩擦计算模型[J];润滑与密封;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2687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687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5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