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完整微凸体模型的粗糙表面接触性能研究
【图文】:
的要求也随着提升,除了要求齿轮本身承载能力、传动效率较高之外,作为汽车变速箱的主要传动机构,更需要考虑传动噪声、加工尺寸及精度、使用寿命及综合成本等各方面的因素。据统计,全球各个工业部门传动设备的故障 60%均是由于齿轮失效导致的,究其原因,影响机械传动系统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于齿轮啮合接触面力学性能变化,因此从齿轮啮合的微观接触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粗糙表面微观力学性能的分析为实际零件的机械加工提供理论支撑。对粗糙表面微观接触行为的研究对现代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类似齿轮、轴承等机械零件性能的研究从未间断。机械零件在不同尺度下的接触形态如图 1 所示,研究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材料、何种加工方式,工件表面均不可能是绝对平整的,所有的结合面接触在微观尺度下仅仅是分布在粗糙表面上较高微凸体间的相互挤压和剪切磨损过程,正是由于粗糙表面上微凸体高低不同的粗糙峰的接触导致两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远远小于宏观所看到的接触面积[1-3],最终引起零部件的局部应力集中、摩擦磨损加剧、使用寿命缩短等现象的发生。因此众多研究人员从单个微凸体力学性能的研究开始,获取结合面在微观接触状态下接触面积与接触负荷的关系,通过改变零部件的尺寸设计、加工方式以及加载方式,提高零部件的力学性能。
2 粗糙表面的分形描述与构建 形描述与构建景的高速发展,对于齿轮等传动零件的加工要求倾理论的快速发展在摩擦学、自然形态的表征、轴用,以齿轮啮合接触应力的分析为例简要说明分触应力分析主要包括经典 Hertz 弹性接触理论和有独特的优势。线段啮合齿轮,在齿轮啮合过程中,啮合点的曲率种方法的优缺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H1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华;马晨波;历建全;;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磨合过程中微凸体承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9年06期
2 马晨波;朱华;;缸套—活塞环磨合过程中微凸体承载的理论研究[J];车用发动机;2008年04期
3 赖联锋;高诚辉;黄健萌;;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微凸体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J];表面技术;2017年01期
4 A.H.Muhr;S.C.Richards;袁正才;;典型微凸体引起的橡胶磨损[J];橡胶参考资料;1992年12期
5 杨惠霞,顾永泉;考虑微凸体塑性变形的接触式机械密封混合摩擦特性计算[J];石油化工设备;1998年04期
6 沈萌红,全永昕,周桂如;混合润滑时各向异性粗糙表面微凸体载荷分配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6期
7 刘雨薇;张卫正;叶福浩;;单个微凸体接触过程中的闪点温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8 胡兆稳;刘q;王伟;刘小君;;塑性成形表面微凸体平坦化行为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3年02期
9 刘小君,刘q;缸套表面形貌磨损特性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01期
10 王庆朋;张力;唐志刚;张韬;;微凸体相互作用对界面法向接触特性和能量耗散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占立;丁建宁;杨继昌;胡友耀;解国新;;缅甸蟒蛇腹部表皮的摩擦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首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上少飞;曹小杉;师俊平;;基于泛形理论的含高斯分布微凸体的弹性接触法向刚度分析[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3 徐超;王东;;基于微凸体接触压力分布的粗糙表面法向接触模型[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张占立;丁建宁;杨继昌;胡友耀;解国新;;缅甸蟒蛇腹部表皮的摩擦机理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陈震霖;朱鹏;宋艳江;王晓东;黄培;;热塑性聚酰亚胺基摩擦材料研究[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6 刘q;刘小君;桂长林;;粗糙表面接触模型及其在活塞环—缸套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7 高会凯;黄健萌;;与基底接触-分离过程中微悬臂梁的动态应力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占立;丁建宁;杨继昌;胡友耀;解国新;;红点锦蛇腹鳞表面的超微结构及摩擦性能研究[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明;规则微凸体表面有向摩擦建模及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胡兆稳;混合润滑状态下塑性变形界面微凸体平坦化行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党兴武;基于35CrMo/GCr15摩擦副的疲劳磨损机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4 赵滨;考虑实际表面形貌的幂硬化弹塑性材料接触特性[D];山东大学;2016年
5 刘雨薇;影响摩擦磨损的接触热动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阔;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对混合润滑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占立;蛇类爬行动物腹鳞的材料特性及摩擦学行为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8 闫小青;塑性成形中非局部摩擦的数值分析与实验[D];南昌大学;2008年
9 张云志;基于黏滑驱动的典型微纳操作机器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邹明清;分形理论的若干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亚飞;基于完整微凸体模型的粗糙表面接触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波;粗糙齿面多微凸体弹塑性接触模型与计算方法[D];湖南大学;2018年
3 刘晓明;微凸体弹塑性变形阶段力学建模及阻尼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8年
4 刘雁鹏;考虑表面各向异性的结合面法向接触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5 黄福田;直齿轮粗糙表面微凸体弹塑性接触计算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王爱彬;粗糙表面接触界面微凸体压平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7 吴洁蓓;机械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的理论计算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8 成雨;三维分形表面的接触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9 张健;栓接结合部动态特性建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10 娄雷亭;机械结合面法向静、动态基础特性参数的建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98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69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