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两种冷却系统热特性对比分析及优化研究
【图文】:
第 1 章 绪论,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散热器及传动系统的传动油散热器等,由风扇推动冷空散热器,从而将各热源热量带走。但因为装载机行驶速度低、发动机功率大高温天气常常出现冷却系统冷却能力不足的现象,影响车辆的可靠性及寿命相关技术及科研成果的不断发展,各大主机厂家纷纷投入到对冷却系统的研高系统的冷却性能,降低系统功耗。目前,不同厂家装载机的散热器总成布所不同,主流的冷却形式依然为机械式驱动风扇推动冷却空气冷却散热器总器总成中的各散热器可布置为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等形式,但由于动力舱内,通常为了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多采用串并联的型式进行布置。
(a)布置形式示意图 (b)实物图图 1.2 双循环冷却系统高低温散热器总成布置形式的研究对象为一种新型双循环冷却系统,通过与原冷却系统进行对冷却系统冷却性能的优劣。如图 1.2 所示,为双循环冷却系统高低形式,该冷却系统采用的冷却形式与原冷却系统有所不同,新型冷循环回路组成,其中发动机水冷散热器依旧采用的是空冷形式,,用为高温散热器,放置在第二排,其整条冷却回路被称为高温循环冷中的中冷器、传动油和液压油散热器均采用水冷形式,由同一冷却器进行冷却,最后流经低温散热器将热量散失掉,低温散热器为空一排,而该冷却回路被称为低温循环冷却回路。低温与高温散热器却风扇前进行冷却,而水冷中冷器、液压油散热器、传动油散热器以在装载机动力舱内较灵活的布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希颖;居钰生;张庆;刘志华;王政;周得广;赵会军;陈光利;;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中国第三阶段排放标准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车用动力;2015年03期
2 张少波;;降低某中吨位叉车机外辐射噪声试验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5年04期
3 周磊;许翔;迟淼;孙文龙;刘瑞林;;车辆热管理系统研究进展[J];内燃机与配件;2014年02期
4 王晶;张成春;张春艳;任露泉;;客车后舱门开口对发动机舱体散热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9期
5 李夔宁;郭军峰;李进;刘彬;周伟;郭春雷;;汽车散热器性能试验台研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6 颜卫国;俞小莉;陆国栋;周健伟;;热管中冷器的传热与阻力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开亮;;节能减排对工程机械的影响[J];工程机械文摘;2010年06期
8 肖宝兰;俞小莉;韩松;陆国栋;夏立峰;;翅片参数对车用中冷器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11期
9 黄钰期;俞小莉;陆国栋;;锯齿型翅片单元的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8期
10 尹静,刘永进,郭新民,孟建;工程机械发动机和液压系统智能冷却系统[J];山东内燃机;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振宝;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热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张钦国;工程车辆温控独立冷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德龙;装载机冷却系统热平衡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佘翔;基于AMESim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3 张奥;工程机械散热器传热特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志刚;基于CFD技术的柴油机中冷器的优化设计与匹配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7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70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