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半固态触变压铸AZ91D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5:04
【摘要】: 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金属加工技术,其中由于触变成形在半固态金属坯料的加热、输送过程中比较方便,而且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因此触变成形是当前金属半固态成形中的主要工艺方法。 本文以AZ91D镁合金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AZ91D镁合金和经SiC细化的AZ91D镁合金不同尺寸锭料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还研究了半固态触变压铸工艺参数对AZ91D镁合金和经SiC细化AZ91D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AZ91D镁合金锭料经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后,其心部逐渐到边缘的组织存在较大的差异,初生相颗粒尺寸由大逐渐减小,颗粒由块状趋于圆整并且分布均匀,液相也渐渐增多。随着半固态等温热处理AZ91D镁合金锭料尺寸增加,发现由锭料心部逐渐到边缘的组织存在的差异将进一步增加,未加SiC细化处理的AZ91D镁合金半固态组织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经SiC细化后,AZ91D镁合金坯料经半固态等温热处理的组织中的固相颗粒尺寸整体变得细小。边缘和心部固相颗粒尺寸变得基本一致,球化圆整且分布均匀。从Φ15mm、Φ45mm、Φ70mm 3种不同直径的坯料半固态等温热处理后组织观察到心部逐渐到边缘的组织存在的差异呈现增大的趋势将被减小。 在自行设计的压室安装于液态压铸机器上,得出了适合半固态触变压铸的一套工艺流程。分别变换压射速度、保温温度、保温时间进行一系列的触变压铸实验,初步得到触变压铸坯料的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分别为590℃和130min时,能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组织。压射速度在低速的时候较适合于半固态触变压铸,高速压射容易引入气孔等铸造缺陷。鉴于此,分析认为是由于模具内浇口太小,以及半固态初生固相颗粒平均尺寸大。因此,后期重新设计了适合于半固态压铸的模具,同时用SiC对AZ91D镁合金进行了变质处理。然后变换压射速度、保温温度、保温时间进行触变压铸,得出AZ91D镁合金触变压铸成形的理想参数是保温温度590℃、保温时间110min、压铸速度2m/s。此时压铸件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为182MPa和HV_(30)=67.87。初生相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直径为87um,固相率为58%。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G146.22
【图文】:

路线图,半固态成形,路线,半固态


在结晶凝固过程中形成半固态浆料。然后将半固态浆料制成料坯,经过重新加热至半固态温度,形成半固态坯料再进行成形加工,此即触变成形。图1.1表示了流变成形和触变成形这两种成形方法的成形路线。由图中可以看出流变成形是由液态金属在降温到TL(液相线温度)和TS(固相线温度)之间的过程中经由搅拌或者其他方法制备成半固态浆料,再经各种成形方法成形成零件。触变成形是将半固态坯料重新加热到Ts与TL温度区间再进行成形。由于半固态金属坯料的加热、输送很方便,而且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所以半固态触变成形是当今金属半固态成形中的主要商用工艺方法128一川。半固态金属浆料触变成形主要有以下几种:触变铸造是将固体材料加热成半固态之后放入容器内,然后用活塞压入模具凝固成产品的方法;触变锻造是将固体材料加热到半固态之后放在锻模中进行以压缩变形为主从而获得产品的工艺方法;触变挤压是用加热炉将预先制备好的坯料加热到半固态,然后放入挤压模腔,利用凸模施加压力,通过凹模口挤压出所需要的产品的一种工艺方法;触变轧制是在轧机的入口处设置加热炉,在炉中将所需要的材料加热到半固态,然后送入轧辊间进行轧制成形的方法。

AZ91D镁合金,金属型铸造,模壁


半固态触变压铸AZ91D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异共晶体。离异共晶体p一AllZMgl:周围的黑色组织是二次p一AllZMgl:相。从图2.3(b)中可以看出此时白色树枝晶细小,而且分布均匀。但是图2.3(a)中树枝晶却很粗大。这是因为图2.3(a)点所取位置是直径中15rn刀n坯料的边缘位置,而图2.3(b)所取则是中心位置。由凝固理论知道,当金属液体到入铸模之后,结晶首先从模壁开始。温度较低的模壁有强烈地吸热和散热作用,使得靠近模壁的一薄层液体产生极大地过冷。加上模壁可以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因此在此一薄层液体中立即产生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由于晶核数目多,故邻近的晶核很快彼此相遇,不能继续生长,这样便在靠近模壁处形成一薄层很细的等轴晶粒区。在表层细晶区形成的同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铝及镁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论文征集启事[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1年08期

2 ;“全国铝及镁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论文征集启事[J];轻合金加工技术;2011年06期

3 王树谷;;推进再生镁规范发展[J];中国金属通报;2011年35期

4 韩宝军;罗贞礼;侯宇;;镁合金表面纳米化与稀土扩渗合金化改性技术简析[J];新材料产业;2011年05期

5 朱亮;赵明;高福勇;;外加磁场下AZ31镁合金磷化膜结构及耐蚀性研究[J];表面技术;2011年04期

6 惠媛媛;;浅谈镁合金的焊接工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8期

7 王凤平;张玉楠;吕红梅;;AZ91D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噪声现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邹志文;熊守美;;锶、钕对Mg-9Al-1Si-0.3Zn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8期

9 张萍;张保丰;刘德波;;镁合金强韧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1年22期

10 王瑞权;;镁合金半固态压铸缺陷分析与防止[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川林;曹洋;黄少东;唐全波;赵祖德;;镁合金等温成形工艺的研究及应用[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董青;罗勤;罗斌;江萍;;镁合金碎屑的回收利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3 张娅;曾小勤;卢晨;丁文江;;ZK60-MM镁合金铸态和挤压态组织和性能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4 周学华;卫中领;徐乃欣;陈秋荣;;不同稀土的添加对AZ91D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忠盛;杨明波;潘复生;张静;;Zn对Mg-3Al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杨成君;肖秀山;汪洋;林贵华;;从重庆长安公司看中国镁的应用技术[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娅;曾小勤;卢晨;;ZK60-MM镁合金铸态和挤压态组织和性能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毛萍莉;刘正;王长义;王峰;;挤压态AM30镁合金高速冲击载荷下的失效形式及断裂形貌分析[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权;彭建;潘复生;;AZ系列镁合金热模拟挤压组织均匀性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韩恩厚;陈荣石;;高性能镁合金及其在电磁器件中应用的机遇[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游 张炜玮;潘复生 全力打造镁合金基地[N];重庆日报;2005年

2 蔡春来;北京首特镁合金自行车打入德国市场[N];中国冶金报;2004年

3 ;镁合金用量逐年增加[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4 晶维;高强度镁合金材料问世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张国光;镁合金在3C产品中的应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6 立冬;天津大力发展镁合金自行车产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7 印高乐;全球3C产品大幅增加镁合金应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8 镁业分会会长 吴秀铭;依靠创新 推进镁合金应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9 张纪贵;镁合金将广泛应用于电池产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10 孙前;重庆万盛区镁及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传军;铝、锌、镁合金电化学性能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邹东利;固溶态AM60B镁合金高速撞击变形及损伤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李东南;半固态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刘娅莉;镁合金表面处理新方法及纳米改性轿车面漆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颜廷亭;AZ31B镁合金的生物医用表面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贾素秋;镁合金的腐蚀行为与防护[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光玉;镁合金表面有机涂层和化学镀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牛丽媛;镁合金锌系复合磷化膜成膜机理、微观结构及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房灿峰;高性能镁合金电磁改性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杨旭;镁合金表面有机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康培;基于数值模拟的镁合金通讯件压铸模具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2 苏允海;双逆变脉冲磁场作用下镁合金TIG焊[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3 杨宁宁;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及神经网络预测系统[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黄亮;铝和稀土元素对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

5 龙治辉;添加金属锆提高镁合金起燃点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刘云静;AZ91D镁合金表面激光改性的组织和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恒;镁、铝异种金属激光胶接焊工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麻彦龙;高强度变形镁合金ZK60合金相的控制与成分优化[D];重庆大学;2004年

9 沈勇;镁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焊及活性化焊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许曙光;AZ91D镁合金化学镀镍磷/镍铜磷[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2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722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