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22:29
【摘要】:齿轮在机械设备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在机械传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生产飞速的发展,对齿轮传动装置的寿命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齿轮工业中基本依靠ISO齿轮标准设计齿轮,对齿面接触强度的评价是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Hertz接触理论没有考虑到接触齿面的润滑、相对运动、粗糙度等因素的影响,对齿面接触状态的描述过于简化。尽管有通过实验确定的一些影响因子来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然而随着对齿轮的高功率密度、长服役寿命等性能要求的提高,现阶段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设计准则难以准确揭示齿面接触及失效机理,通常会导致对于齿轮的失效形式及齿轮寿命估计不清楚,这些问题凸显出了正确描述齿面真实接触以及建立考虑更多因素的齿轮设计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根据线接触EHL应力拟合公式,推导出基于EHL应力下的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公式;将润滑油粘度根据不同工况分段以后,对比分析了不同条件下齿轮的EHL应力与Hertz应力的大小,以及基于两种应力设计结果之间的大小。研究分析表明:EHL中心应力和Hertz应力在不同条件下都非常接近,基于两种应力设计结果之间也非常接近;EHL应力也能跟Hertz应力相同,作为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设计的理论依据。以Dowson的EHL油膜为理论基础,推导出基于EHL油膜厚度的齿轮润滑设计公式;将基于EHL应力的齿轮强度设计和齿轮润滑设计相结合,得到既满足强度又满足润滑的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公式。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结果与基于Hertz理论设计结果的大小。使用了大量不同场合的齿轮实例对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结果进行验证,并对所有实例进行抗胶合校核。研究分析表明: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结果与齿轮实际尺寸非常接近,并且全部满足齿轮的抗胶合校核;而基于Hertz理论设计结果小于齿轮的实际尺寸,有一些甚至难以满足抗胶合校核;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方法综合考虑齿轮的强度和润滑双重标准,更加符合实际工况,设计结果令人满意,完全满足工程需求,对提高齿轮的抗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发基于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应用软件,本文使用Windows平台上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及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软件开发,为在齿轮设计中使用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提供了方便。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H132.41
【图文】:

渐开线直齿轮,受力分析


2132 1H EHd HKT Z Zd 大 Hertz 接触应力的渐开线斜齿轮的设计公式[71]为: 2132 1H EHd HKT Z Zd 于 EHL 中心应力的齿轮强度设计公式直齿轮的轮齿受力分析合线作用齿面上的法向载荷在节点P处分解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力为圆周力tF ,径向方向的力为径向力rF ,如图 2.1 所示:12tancostr ttnTFdF FFF

界面图,软件操作,齿轮设计,Hertz接触


图 5.1 非 Hertz 接触齿轮设计软件操作界面图 5.1 软件操作界面上有九个参数输入框、七个参数复选框、一个计算按钮以及六个计算结果显示栏;其中复选框“Combo3”、“Combo4”分别为主、从动齿轮的材料选择框,该软件对两齿轮都分别提供了五种材料的选择,分别为:渗碳淬火钢、调制钢、铸钢、球磨铸铁和灰铸铁;“Combo5”为变速箱对应的原动机的选择框,提供了四种原动机的选择,分别为:电动机、蒸汽机、多缸内燃机和单缸内燃机;此外,使用该软件设计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齿轮传动比不易过大,通常不能大于 10;螺旋角应在常用范围 8°~20°之间进行选择,否则会出现如图 5.2 提示:

螺旋角,传动比,复选框,球磨铸铁


图 5.1 非 Hertz 接触齿轮设计软件操作界面操作界面上有九个参数输入框、七个参数复选框果显示栏;其中复选框“Combo3”、“Combo4择框,该软件对两齿轮都分别提供了五种材料的制钢、铸钢、球磨铸铁和灰铸铁;“Combo5”,提供了四种原动机的选择,分别为:电动机燃机;此外,使用该软件设计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动比不易过大,通常不能大于 10;螺旋角应在择,否则会出现如图 5.2 提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王全才;王浩;陈颖骐;李俊;;基于Hertz理论的泥石流块石冲击力修正系数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年16期

2 云天铨;Hertz接触问题的精确的积分方程[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1年02期

3 杨树华,杨积东,郑铁生,张文;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碰摩模型[J];应用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洪溢巡;寇蔚;;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深沟球轴承滑动摩擦生热动力学仿真[J];装备制造技术;2014年12期

5 孙文龙;马丽然;李刚;郭东明;路新春;;弹流润滑点接触Hertz区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9年03期

6 孔繁荣;聂秋月;林澍;王志斌;李博文;郑树磊;江滨浩;;Studies on omnidirectional enhancement of giga-hertz radiation by sub-wavelength plasma modulation[J];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年01期

7 杨咸启;刘胜荣;曹建华;;HERTZ 接触应力屈服强度问题研究[J];机械强度;2016年03期

8 张梦娇;刘慧;张曦;姜坤良;熊转贤;吕宝龙;贺凌翔;;Hertz-Level Clock Spectroscopy of ~(171)Yb Atoms in a One-Dimensional Optical Lattice[J];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16年07期

9 关佩;陈家庆;;Hertz点接触问题求解方法的对比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7期

10 杨咸启;荣超;邹星波;;Hertz点接触参数的工程计算方法[J];轴承;201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利;季奕;陈杨;董雷霆;郭早阳;;刚性球体压入半空间问题-有限元模拟和修正Hertz理论公式[A];第十一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11)摘要集[C];2017年

2 王晓敏;柯燎亮;汪越胜;;Hertz压力作用下的阻尼涂层半平面的动态响应分析[A];第十七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3 王晓敏;柯燎亮;;阻尼涂层半平面在简谐Hertz压力下的动态响应[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4 靳玉林;路振勇;陈予恕;;滚动轴承系统Hertz接触模型与立方非线性模型对比分析[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5 HAN Yanwei;LI Hongliang;;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A NONLINEAR ROTOR WITH THE HERTZ BEARING AND CLEARANCE[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6 何益鑫;张新夷;;Franck-Hertz实验的物理过程[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丽丽;尚新春;许凤光;;橡胶球体压缩变形的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范松璐 惠正一;福特、丰田在美召回500万辆汽车[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佳佳;非Hertz接触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杨秀珂;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在Hertz接触力作用下的损伤演化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3 李龙;激光强韧化处理高碳钢的Hertz接触应力状态及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吴丽娟;含Hertz接触阻尼的直齿轮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5 张威;基于Double-Hertz模型—弹性圆柱体和随机粗糙表面粘附接触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87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787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