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不平衡磁拉力作用下偏心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11 16:51
   转子-轴承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包括不平衡磁拉力和非线性油膜力在内等多种非线性力的作用,这些非线性力之间相互耦合,严重影响着系统的振动特性。在转子的制造过程中,由于误差的存在,系统往往存在质量偏心(动态偏心),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作为系统的两种基本振动形式在转子质量偏心存在的前提下会发生相互耦合的作用,使得转子-轴承系统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尤其是在同时考虑系统静偏心(静态偏心)的情况下,即在气隙混合偏心状态下,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会变的更加复杂。为了分析动态偏心和混合偏心时,转子-轴承系统在不平衡磁拉力作用下的弯曲振动特性和弯扭耦合振动特性,本文建立了转子-轴承系统分别在动态偏心和混合偏心下的动力学模型及运动微分方程。选取高阶Runge-Kutta法求解系统微分方程,得到不同变量下的转子分岔图、频谱瀑布图、Poincare图和频谱图等。综合运用上述转子的振动特性图分析了动态偏心和混合偏心时转子-轴承系统的弯曲振动特性和弯扭耦合振动特性。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质量偏心和静偏心与不平衡磁拉力和电磁转矩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能量法详细推到了系统分别在气隙动态偏心和气隙混合偏心两种偏心状态下不平衡磁拉力与电磁转矩的非线性解析表达式,同时建立了系统在以上两种不平衡磁拉力模型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2)研究了系统在气隙动态偏心下的弯曲振动特性和弯扭耦合振动特性,分析了系统转速、质量偏心和电磁刚度对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弯扭耦合运动时,电磁刚度的存在有利于系统在中低转速区域的稳定运行。在质量偏心的变化过程中,系统响应表现出倍周期运动与拟周期运动相间出现的规律,且随着质量偏心的增大,弯振幅值逐渐增大;考虑弯扭耦合运动后,系统出现了混沌运动,且主要出现在高转速区域内。(3)针对系统同时存在质量偏心和静偏心的情况,分析了系统在气隙混合偏心下的弯曲振动特性和弯扭耦合振动特性,分析了系统转速、质量偏心、静偏心距、静偏心角和电磁刚度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静偏心大小与转子重力的夹角对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存在一定的影响,当静偏心角与转子重力方向一致时,加剧转子振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到威胁,而随着静偏心与转子重力夹角的逐渐增大,这种加强作用被逐渐削弱,系统逐渐趋于稳定运行。(4)针对系统发生弯扭耦合运动的情况,分析了电磁刚度对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弯曲电磁刚度对弯振幅值的影响较大,对扭振幅值几乎没有影响,而扭转电磁刚度对弯振幅值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扭振幅值影响较大即使其幅值明显增加。而当两种电磁刚度同时存在时,弯扭耦合会变得更加强烈。综上所述,本文对转子-轴承系统在不平衡磁拉力作用下的非线性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论可为旋转机械轴系的故障机理以及振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H113.1
【部分图文】:

分岔图,电磁刚度,分岔图,转子


(a) (b)图 4-1 e=0.0125 mm 时(a)考虑电磁刚度(b)不考虑电磁刚度的转子分岔图Fig. 4-1 Bifurcation diagram of roto(ra)with electromagnetic stiffnes(sb)without electromagnetic stiffneat e=0.0125 mm(a) (b)图 4-2 e=0.025 mm 时(a)考虑电磁刚度(b)不考虑电磁刚度的转子分岔图

分岔图,电磁刚度,分岔图,转子


ω=1120 rad/s,系统发生拟周期运动的转速范围明显增大。(a) (b)图 4-1 e=0.0125 mm 时(a)考虑电磁刚度(b)不考虑电磁刚度的转子分岔图Fig. 4-1 Bifurcation diagram of roto(ra)with electromagnetic stiffnes(sb)without electromagnetic stiffneat e=0.0125 mm

分岔图,电磁刚度,分岔图,转子


第四章 动态偏心转子-轴承系统振动特性分析后系统由周期 2 运动分岔为周期 4 运动,表现在图 4-4 上为时域图中出现了两次“拍振”现象,轴心轨迹图由两个椭圆变为四个椭圆,Poincaré图上的吸引子由 2 个增加到 4 个,频谱图中出现了 1/4fr、1/2fr、3/4fr和 fr四种频谱成分,1/2fr倍频幅值大于其他频谱幅值。随着转速的进一步提高,系统在 ω=1170 rad/s 时过渡到拟周期运动,此时系统响应表现在图4-6 上为时域图变为波形,轴心轨迹图由椭圆变为圆环,轨迹半径较周期 4 运动与周期运动明显增大,Poincaré图上的吸引子由 4 个孤立的点变为一条封闭的曲线,频谱图中的1/4fr、1/2fr和 3/4fr消失,出现了 0.3~0.4 倍的低频成分,低频幅值增大明显远大于转频幅值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哲;张介禄;焦映厚;;200MW机组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师;2010年09期

2 陆红涛;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分析和计算[J];力学与实践;1989年04期

3 孙保苍;叶启海;邱飞宇;;含松动与碰摩的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行为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7年05期

4 苏长青;张义民;赵群超;;带有支座松动故障的转子-轴承系统碰摩的可靠性分析[J];工程设计学报;2008年05期

5 张顺浩;郑铁生;;转子-轴承系统混沌运动的神经网络反馈控制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2年11期

6 顾卫东;;转子-轴承系统稳定性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年14期

7 俞坚;;透平膨胀机转子-轴承系统故障分析[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8年06期

8 韩放;郭杏林;高海洋;;非线性油膜力作用下叶片-转子-轴承系统弯扭耦合振动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9 王政先;刘占生;赵广;王永亮;;立式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J];汽轮机技术;2009年06期

10 刘淑莲;郑水英;;应用遗传算法的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参数辨识[J];动力工程;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映厚;陈照波;荆建平;夏松波;黄文虎;;200MW机组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A];2003大型发电机组振动和转子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韩永超;李明;;垂荡作用下船用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3 周生通;朱经纬;周新建;李鸿光;;相关随机因素作用下的转子-轴承系统临界转速计算[A];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4 陈燕生;;转子-轴承系统失稳转速的求法[A];摩擦学第三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流体润滑部分(Ⅰ)[C];1982年

5 罗跃纲;张松鹤;杜元虎;闻邦椿;;非线性弹性转子-轴承系统基础松动的动态特性[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6 罗跃纲;金志浩;刘长利;闻邦椿;;带有裂纹的碰摩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特性[A];2003大型发电机组振动和转子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陆春荣;窦作成;李以农;杨阳;杜明刚;;齿轮-转子-轴承系统弯扭耦合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张靖;高淑杰;闻邦椿;;转子-轴承系统松动-碰摩故障研究[A];2003大型发电机组振动和转子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武鹏飞;;基于有限元的通用机械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研究[A];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10 刘占生;钱大帅;孙立权;;转子-轴承系统稳定性试验研究[A];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淑莲;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特性研究及油膜振荡的在线消除[D];浙江大学;2004年

2 亢维佳;旋转冲压转子系统流激振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文娟;不平衡磁拉力作用下偏心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思聪;某型涡扇航空发动机双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郭健;基于能量法的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4 李军;非线性动力学稳定性的参数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翟智峰;故障状态下汽轮机转子动态特性的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6 张野;汽轮机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吉燕华;旋转机械系统中松动引起的动力学分析与识别[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8 侯海云;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联合作用下不对中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9 黄锐;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轴系动态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10 章正传;小孔节流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6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16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