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基于PMAC的3-UPU并联机构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08:54
   并联机构是由多条并行链组成的一种闭环系统,因其相比于串联机构具有较大的刚度、较强的承载能力、较高的精度、较快的响应速度、较好的运动性能等许多优点,从而使得并联机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其中控制系统是并联机构的核心环节,同时也决定了并联机构性能的优劣程度。本文以3-UPU并联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展开:(1)基于机构学原理和运动学原理,对并联机构进行了机构分析,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构建3-UPU并联机构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空间自由度公式计算其自由度,同时通过运动学分析推导了3-UPU并联机构的位置逆解模型和位置正解模型,最后利用运动学的逆解模型对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分析求解。(2)通过Matlab和Solidwork构建3-UPU并联机构控制系统的模型,首先是对机构的模型进行优化,然后利用两个软件的接口转换构建3-UPU并联机构的SimMechanics模型,并通过Simulink分别建立了基于传统PID控制模型和基于模糊PID控制模型,通过仿真结果比较两种控制方案在响应速度和轨迹跟踪的误差大小等方面品质的优劣。(3)针对并联机构的特点,采用微分的方法对梯形曲线加减速、指数型曲线加减速和S型曲线加减速的速度曲线进行分析,同时推导出梯形、指数型和S型这三种速度曲线的运动规律,并通过PMAC运动控制卡对S型速度曲线进行实验,从而验证S型加减速曲线控制模式下,机构在启动、停止和加减速的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4)搭建3-UPU并联机构控制系统的实验平台,包括运动控制单元、伺服单元、安全单元的安装及其硬件参数的配置,最后通过搭建的实验平台先进行系统调试,然后再对该系统进行轨迹运动实验。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H112;TP2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冬福;罗玉峰;石志新;何新勇;刘杰;;一平移三转动并联机构型综合及分类[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6年06期

2 刘文兰;许允斗;陈亮亮;姚建涛;赵永生;;基于加权广义逆求解被动过约束刚-柔耦合并联机构的受力问题[J];机械工程学报;2016年23期

3 赵延治;曹亚超;梁博文;赵铁石;;一类恒定雅可比矩阵移动并联机构的判定与综合[J];机械工程学报;2017年05期

4 黄亮;林光春;黄亚太;刘思佳;;三自由度并联机构(3SPS-3SRR)的位置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7年11期

5 刘延斌;张彦斌;;三种无内部奇异的平面冗余驱动并联机构及其性能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7年09期

6 余蔚荔;;空间三转动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和刚度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7年15期

7 魏永庚;袁明;石勇;盛遵冰;王中鲜;;基于雅克比矩阵的并联机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8 李培;周道鸿;;基于ANSYS的3-RPS型柔顺并联机构的运动仿真[J];科学家;2016年15期

9 范建华;崔建昆;朱心平;;求驱动为转角的平面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方法[J];机械传动;2013年04期

10 ;第三届并联机构的关键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国际会议征文通知[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兆宇;果晓东;杨栩;徐文婷;阎绍泽;;基于并联机构的飞行器变形头锥设计与强度校核[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2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荣辉;丁洪生;张同庄;;一种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震动力平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桑建;陈志平;张巨勇;;一种欠约束六自由度丝牵引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求解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宋方臻;宋波;;平面并联机构与磁悬浮控制电主轴耦合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6 马静;原大宁;;一种新型并联机构型综合及其运动学分析[A];第9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CCAMMS 2011)暨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谢峰;魏忠武;;用于CTS试验的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和静刚度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郑相周;罗友高;宾鸿赞;;移动型3-UPU并联机构静态稳定性分析[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2006年

9 朱大昌;张荣兴;陈健伟;沙赛;朱城伟;;3-UPU纯平动并联机构正向运动位置及工作空间研究[A];2015中国(天津)机电装备创新设计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5年

10 吴宇列;吴学忠;李圣怡;;并联机构位形空间的拓扑结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鑫;基于全雅克比矩阵的主动过约束并联机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2 王莹;四自由度并联机构符号组及拓扑结构综合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3 连宾宾;一种五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4 李秦川;对称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型综合理论及新机型综合[D];燕山大学;2003年

5 郑相周;大洋采矿补偿平台串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杨建新;基于支链单元的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参数辨识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郑亚青;绳牵引并联机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及其在风洞支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8 张勇;可约并联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9 罗继曼;少自由度并联装备构型及约束链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10 高征;六自由度少支链并联机构的运动学与奇异位形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椰林;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平面3-RRR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2 王鹏;3-UPRR并联机构的运动性能与仿真研究[D];中北大学;2018年

3 马忠鹤;不同姿态下的铣削稳定性及铣削参数优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王鹏;六自由度冗余并联机构的多目标优化及解耦控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武国顺;3-UPU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6 陈晓康;基于PMAC的3-UPU并联机构控制系统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7 李屹豪;新型六自由度可重构并联机构设计与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8 沈海龙;基于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触觉接口的研究与优化[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9 黄胜军;空间4-R(4S)并联机构设计与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10 臧万顺;气动人工肌肉群驱动的4-SPS/S并联机构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17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17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4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