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钨含量及摩擦条件对掺钨类金刚石膜摩擦磨损性能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26 07:01
   类金刚石膜(diamond-like carbon films,简称DLC膜)因其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DLC膜中掺入W元素可以有效提高薄膜的硬度与耐磨性,改善DLC膜的综合摩擦磨损性能本文利用离子束沉积+磁控溅射制备掺钨DLC膜,通过改变钨靶溅射电流获得了不同W含量的掺钨DLC膜,探讨了W含量对DLC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对W含量及摩擦条件与掺钨DLC膜摩擦磨损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利用离子束沉积+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掺钨DLC膜表面存在尺寸为几百nm的颗粒及凹坑等缺陷。随着溅射电流的升高,DLC膜中W含量先缓慢增加;但当溅射电流大于3.5A后,W含量随着溅射电流的增加而快速增加。随着W含量的增加,sp3-C含量先明显降低,当W含量增加到3.08at%后,W含量的继续增加对DLC中sp3-C含量影响不大;W含量不低于10.73at%的DLC膜中含有WC,且WC含量随着DLC膜的W含量增加而增加。 (2)随着W含量的增加,DLC膜的纳米硬度与弹性模量先逐渐降低;当W含量超过3.08at%后,DLC膜的纳米硬度与弹性模量随着W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膜/基结合力在钨含量为3.08at%时出现了极大值。掺杂适量的W元素可以改善DLC膜的韧性。 (3)在干摩擦条件下,W含量低于10.73at%的DLC膜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先逐渐升高,然后保持一稳定值;W含量不低于24.09at%的DLC膜在高载荷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除了W含量为27.66at%的DLC膜,在载荷从0.98N增加到4.9N的过程中,磨损率在1.96N时表现出最低值;W含量为27.66at%的DLC膜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明显增加。对于未掺杂DLC膜和钨含量为27.66at%的DLC膜,滑动速率对其摩擦系数影响不大;当W含量为1.66~24.09at%时,低的滑动速度有利于DLC膜获得低的摩擦系数。滑动速率对钨含量低于24.09at%的DLC膜磨损率影响不大;W含量为27.66at%的DLC膜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明显增加。 (4)在PAO润滑条件下, DLC膜的磨擦系数随着W含量的增加有所降低;当W含量低于10.73at%时,W含量对DLC膜磨损率的影响不明显,但继续增加W含量会导致DLC膜磨损率的显著增大。在MoDTC润滑作用下,W含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当W含量低于24.09at%时,DLC膜磨损率随着W含量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在ZDDP润滑作用下,DLC膜的磨擦系数随着W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掺杂W元素会显著降低DLC膜的磨损率,但W含量的影响不大。在T307润滑条件下,W含量为3.08at%和24.09at%的DLC膜摩擦系数较低;对于W含量低于24.09at%的DLC膜,W含量为1.66at%时具有最高的磨损率。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TB383.2;TH117.1
【部分图文】:

示意图,杂化轨道,碳原子,空间分布


1-1 碳原子 sp3、sp2和 sp1杂化轨道空间分布示意图(J. Robertson, 200C 膜是一种亚稳态的非晶碳 DLC 膜,碳原子间主要以 sp2和 sp3。由于同时含有类似于金刚石的 sp3杂化形式和类似于石墨的可表现出介于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性质。sp2束的π电子决定 学性能,sp3价态则决定了 DLC 膜的力学性能,而 sp2/sp3的含量有关,同时对 DLC 膜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J. RobertsoC 膜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含氢的非晶态碳(a-C:H)和不含氢的前者又可分为类聚合物的非晶态碳(polymer-like carbon, 简称碳(diamond-like carbon, 简称 DLC)、类石墨碳(graphite-like c三种。Jacob 和 Moller 利用三元相图形象地表示了各种非晶碳如图 1-2 所示。该图不仅反映了 DLC 膜的 sp2和 sp3混杂特征表示了几种碳氢化合物之间具体的差别。sp3sp2sp1

三元相图,非晶碳,三元相图,非晶态碳


sp3、sp2和 sp1杂化轨道空间分布示意图(J. R亚稳态的非晶碳 DLC 膜,碳原子间主要以含有类似于金刚石的 sp3杂化形式和类于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性质。sp2束的πp3价态则决定了 DLC 膜的力学性能,而同时对 DLC 膜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可分为两类:含氢的非晶态碳(a-C:H)为类聚合物的非晶态碳(polymer-like nd-like carbon, 简称 DLC)、类石墨碳(grob 和 Moller 利用三元相图形象地表示了示。该图不仅反映了 DLC 膜的 sp2和 s碳氢化合物之间具体的差别。sp3

球棍,模型,含氢,构模


J. Robertson, 1992)在研究 DLC 膜电学特性的构模型(Two Phase)。该模型认为:DLC 膜结镶嵌在 sp3杂化的基体中。在无氢 DLC 膜中(可能的 sp3相组成,形成连续团簇的边界;在是多数的 sp3杂化相,它可能是硬质含氢 DL能是软质类聚合物含氢 DLC 膜中的碳氢原子决定作用。ps 和 Thorp 提出了完全约束网络模型(Fully Cngus(Angus. J. C, 1988; Angus. J. C, 1991)等如图 1-3 所示,该模型认为:碳原子之间在充机械自由度为零,网络是完全约束的,简言之械自由度时,该随机共价网络是完全约束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明江,林松盛,侯惠君,朱霞高,李洪武,况敏;用离子源技术制备类金刚石膜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5年05期

2 付志强;王成彪;杜秀军;王伟;邬苏东;于翔;彭志坚;林松盛;代明江;;靶电流对掺钨类金刚石膜的结构与摩擦学行为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9年S1期

3 李振军,徐洮,李红轩,郝俊英,周惠娣,陈建敏;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学特性及磨损机制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4 侯惠君;李洪武;林松盛;朱霞高;林凯生;代明江;;掺钨类金刚石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6年03期

5 杨义勇;彭志坚;付志强;邬苏东;陈新春;王成彪;;多组分缓冲层W梯度掺杂DLC复合薄膜研究[J];金属学报;2010年01期

6 李刘合,夏立芳,张海泉,张彦华,周志敏;类金刚石碳膜的摩擦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J];摩擦学学报;2001年01期

7 阎兴斌,徐洮,杨生荣,薛群基;电化学沉积DLC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3年03期

8 李红轩,徐洮,陈建敏,周惠娣,刘惠文;直流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类金刚石碳薄膜的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4年01期

9 张俊彦;;薄膜/涂层的摩擦学设计及其研究进展[J];摩擦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伟;张纾;田中章浩;徐滨士;;类金刚石多层膜在不同环境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856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56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