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安装误差的角接触球轴承的可控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9 20:55
本课题主要为了解决一个精密机构的振动问题,这种振动影响了机构的工作性能。该机构由带轮齿的曲板、齿轮、轴承及其他配合件组成。曲板由齿轮带动而绕自身圆心做往返运动,曲板的径向位移由六对角接触轴承固定,侧向位移由四个深沟球轴承固定。机构振动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一些:轴承安装误差、齿轮安装误差、电机输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激励等。本文主要解决轴承安装误差带来的问题。 由于轴承存在安装误差,曲板对轴承就会作用有一定的力和力矩,这些力和力矩就会影响轴承的载荷分布,而轴承载荷分布是影响轴承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的基础内容是轴承载荷分布。本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 首先,进行静力学分析,研究轴承载荷分布。本文分别给出了无力矩轴承的可控定义1和有力矩轴承的可控定义2,与此对应的定义了可控准则1和可控准则2。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向预紧力对无力矩轴承和有力矩轴承的载荷分布的影响,推导出在轴承可控条件下,轴向预紧力与径向力、力矩的函数关系式。 其次,进行轴承动力学分析。分析了轴向预紧力、径向力对轴承模态的影响;进行谐响应分析;进行模拟瞬态分析。结论总结如下:这些力对滚动体的局部模态的影响最大,对低阶模态比对高阶模态的影响大;轴向预紧力与径向力之比越大,频率曲线的越平稳;轴向预紧力能使轴承径向振幅变小;增加轴向预紧力将使外圈在旋转时的径向振幅减小。 最后,进行安装误差分析,即应用前两部分的理论研究来解决本课题中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应用弹簧等效轴承来简化模型;分析各种安装误差对轴承受力的影响及确定轴承对的最佳安装形式;求解安装误差与轴承受力的关系,并从而得出在轴承可控下,轴向预紧力与安装误差的关系。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TH133.3
【部分图文】:
第一章 绪论了严格要求。传统的机械运动系统设计方法,是将其分解为一个个部件,然后再对其进行应力分析或动力分析。然而,局部的边界条准确确定的,这势必对结构体的受力分布造成影响,而且有时候这大,所以有时候往往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然而,有些系统结如果不将有些零件进行简化,这又往往使得分析无法进行。因此体分析时,往往需要对局部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简化有行整个系统分析。课题结构来自于某种高精密仪器,其示意图如图 1-1 所示。曲板由齿轮带动转动,曲板的上下由六对角接触轴承固定,曲板的两侧由承固定,所有轴承都采用内圈固定,外圈可旋转的形式。系统要求的来回运动。
图 2-1 主平面物体 I 在主平面 1 中的曲率;物体 I 在主平面 2 中的曲率;物体 II 在主平面 1 中的曲率;物体 II 在主平面 2 中的曲率;两接触物体在接触点处的主曲率之和,即:I1 I2II1II2∑ ρ =ρ+ρ+ρ+ρ接触面的形状与函数 F(ρ)有关。F(ρ)的数值可以主平面之间的夹角决定。对于滚动轴承,两接触 F(ρ)可表示为:ρρρρρ + =|()()|()I1 I2II1II2F
建立的建立模方法有三种:自底相上建模,自顶相下建上建模是由模型的最低单元的点到最高单元键点,再定义线、面、体。而自顶相下建模由于本课题需要同时使用 ANSYS、ADAM的设计。为了能够方便的修改模型参数以达参数化模型,再转化为 IGES 格式,再导入到圆角和倒角等部分对内部应力分布和变形几模时将其忽略。PRO/ED 建立的轴承型号是 后,其形状如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1440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TH133.3
【部分图文】:
第一章 绪论了严格要求。传统的机械运动系统设计方法,是将其分解为一个个部件,然后再对其进行应力分析或动力分析。然而,局部的边界条准确确定的,这势必对结构体的受力分布造成影响,而且有时候这大,所以有时候往往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然而,有些系统结如果不将有些零件进行简化,这又往往使得分析无法进行。因此体分析时,往往需要对局部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简化有行整个系统分析。课题结构来自于某种高精密仪器,其示意图如图 1-1 所示。曲板由齿轮带动转动,曲板的上下由六对角接触轴承固定,曲板的两侧由承固定,所有轴承都采用内圈固定,外圈可旋转的形式。系统要求的来回运动。
图 2-1 主平面物体 I 在主平面 1 中的曲率;物体 I 在主平面 2 中的曲率;物体 II 在主平面 1 中的曲率;物体 II 在主平面 2 中的曲率;两接触物体在接触点处的主曲率之和,即:I1 I2II1II2∑ ρ =ρ+ρ+ρ+ρ接触面的形状与函数 F(ρ)有关。F(ρ)的数值可以主平面之间的夹角决定。对于滚动轴承,两接触 F(ρ)可表示为:ρρρρρ + =|()()|()I1 I2II1II2F
建立的建立模方法有三种:自底相上建模,自顶相下建上建模是由模型的最低单元的点到最高单元键点,再定义线、面、体。而自顶相下建模由于本课题需要同时使用 ANSYS、ADAM的设计。为了能够方便的修改模型参数以达参数化模型,再转化为 IGES 格式,再导入到圆角和倒角等部分对内部应力分布和变形几模时将其忽略。PRO/ED 建立的轴承型号是 后,其形状如图 2-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庆,周海,徐琳琳;滚动轴承载荷分布问题的理论研究进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刘春浩,赵俊宏,李建东,许正根;NSK滚动轴承研究和发展的最新趋势[J];轴承;1999年10期
3 杜迎辉 ,邱明 ,蒋兴奇 ,马家驹;高速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刚度计算[J];轴承;2001年11期
4 王晓斌;套圈沟道表面质量对轴承振动的影响[J];轴承;2003年07期
5 杨海生,邓四二,夏新涛,郑学普,梁波;SKF滚动轴承仿真技术进展[J];轴承;2004年04期
6 吴云鹏,张文平,孙立红;滚动轴承力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轴承;2004年07期
7 张康;;预应力作用下雷达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J];电子机械工程;2008年05期
8 王刚,郭茂林;航天航空滚动轴承刚度[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9 刘卫群,罗继伟,吴长春,王飞;滚动轴承刚度分析程序[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蒋立冬;应丽霞;;高速重载滚动轴承接触应力和变形的有限元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联春;球轴承振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唐云冰;航空发动机高速滚动轴承力学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伍生;基于滚动轴承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2 王义良;JWK2761型络丝机振动仿真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1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6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