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金属镓纳米颗粒光学特性模拟和微纳颗粒合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06:50
   金属镓熔点低(29.8℃),无毒,其微纳结构在光学分析与传感、相变光学存储、微流体、热传导以及医学神经连接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镓将是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材料之一。镓的表面会形成很薄的致密氧化层,可以保护液态镓纳米颗粒。其中,金属镓原子具有3个价电子,可以实现由深紫外到红外的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P)光谱调控。以往对可见至红外光区SP的研究较多,对紫外光区SP的研究较少,但紫外SP在紫外日盲光电探测增强、紫外本征荧光增强、紫外共振拉曼增强等领域有独特优势。镓纳米颗粒的SP可以拓展至深紫外光区。本文理论模拟部分,采用离散偶极近似法(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研究了颗粒大小、介质、氧化层和固液相变对镓纳米结构SP的影响。实验部分采用超声合成技术,在不同气液条件下合成镓微纳颗粒。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首先计算模拟研究了颗粒半径、介质和氧化层对液态镓球形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SP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半径,消光峰可从深紫外到可见区可调,随颗粒半径增大而发生显著红移;半径增加时出现多级共振,对于液态镓球形纳米颗粒,在真空、乙醇和聚乙烯开始出现四极共振的最小尺寸分别50 nm、30 nm、30 nm和20 nm。多级共振的出现与环境介质折射率有关,折射率大的在小尺寸时就能出现高极共振。另外,表面氧化层的存在导致共振峰位的红移,且消光强度呈线性下降。该研究为深紫外至可见区多波段光谱调控提供重要参考。2.接着用DDA计算方法,调控镓纳米结构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氧化层厚度,比较研究了固液态镓纳米结构消光谱的区别。对于球形纳米结构,真空中消光谱固液态相变时几乎重合,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中消光谱固液态相变时有些差别,液态镓消光效率稍高,但固液差异不大。因此,球形镓纳米结构不适合用于固液相变光学存储。对于圆柱体纳米结构,在真空中还是PDMS中,长径比较大时,液态消光效率可以远高于固态消光效率,液态消光峰窄而尖锐。这意味着采用圆柱体纳米结构选择合适的长径比,可以有差异较大的固液态SP光谱,从而用于固液相变光学存储。本研究为镓固液相变光学存储提供重要参考。3.采用超声法合成镓微纳颗粒,探究四种不同气液条件对镓颗粒尺寸、形貌、悬浮特性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四种气液条件分别氮气中合成,空气中合成,双氧水中合成与中途加双氧水合成。结果表明,合成的颗粒的尺寸以微米量级为主,少数为纳米量级。其中,氮气中合成的样品小颗粒多些;氮气中与空气中合成的颗粒接近球状或椭球状;双氧水中合成颗粒形状极不规则且表面粗糙。超声合成的颗粒都有氧化层包裹保护着。四种条件下合成的镓微纳颗粒能够在溶剂中悬浮三天而不沉降。在双氧水中合成的样品在紫外-可见区有强光吸收。在空气中合成的样品的表面壳层荧光最强。本研究为面向液态金属微流体、热传导、打印墨水和光发射材料等领域应用,提供样品合成方面的参考,有重要实用价值。
【学位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B383.1;TG146.43
【部分图文】:

固态金属


图 1.1 固态金属镓Fig 1.1 Solid metal gallium镓可以很容易与大多数金属合金化,所以镓被广泛用作制备低,最常用的两种镓基合金是共晶镓铟 (EGaIn,75%Ga 和 25%%Ga,22%In 和 10%Sn),熔点分别为 15.7℃和-19℃。镓铟合金是一种非牛顿流体,当受到剪切力时可以自由流动。这种特性是形成了薄的(约 1 nm)氧化镓表层而形成的,类似于金属铝上。如果合金受到外力作用,氧化物表层会呈现出褶皱外观,并且层下方流动。在没有这种氧化表层的情况下(例如,在无氧环境物酸的存在下),镓铟合金的行为与汞相似,由于其高表面能而通常,镓基液态金属不仅保留了传统金属的基本属性,如良好的优异的机械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低粘度等典型液20 ℃下几乎是水的两倍)。此外,镓基液态合金还具有形状转换于官能化可及性,磁性和自愈性能等特征。通常,这些组合特征

晶体结构,氧化镓,氧化层


当空气中的氧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p在真空条件下,镓氧化物层的厚度也约为 0.7 n过程的继续并将氧化层的厚度增加至约 3 nm。变成氧化镓一氢氧化物(GaOOH)的形式,其钝化。此外,这种氧化层在破裂时可立即重新形成[定住内部液态镓的同时降低其表面张力,并能促,氧化层也会导致一些不好的影响,如氧化镓层聚合物等材料的表面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镓的金属难以实现准确量化。化物为氧化镓(Ga2O3),其中 Ga2O3晶体会表现是最稳定的形态,而其他形态都是不稳定亚稳9 eV,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8,9]。

侧面图,侧面图,液态,光栅


图 1.3 (A) 液态 Ga 光栅侧面图。模板的周期为 400nm,线宽为 150nm,高度为 35nm;(B)液态金属光栅的平面照片[21]gure 1.3 (A) Side view of liquid Ga grating. The period of the template is 400 nm, the linewidis 150 nm and the height is 35 nm; (B) Planar photographs of liquid metgratings[21].3.3镓微纳米颗粒在微流体和热传导方面的应用微流体被称为跨学科领域的重点是精确控制亚毫米尺度。常见组件包括通、泵、电极、阀门、传感器、加热器和冷却器,液态金属纳米颗粒在微流体和传导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Ga66In20.5Sn13.5(熔点为 10.6 ℃在电渗透流中用作非接触电极,当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通道之间的间隙为 20 微,电压为 1.6 V 时,流体速度可以达到 5.93 um/s。使用低熔点液态金属作为微极实现了微流体泵的小型化。由于减少了热量的产生而形成的气泡,使得微流泵在小药物和生物大分子的液体输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Tang S Y[22]等人还建了一个微流体泵加上镓铟锡合金液滴(图 1.4 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逸飞;王铸宁;马耀光;高飞;;拓扑表面等离激元[J];物理学报;2019年22期

2 刘昶时,施维林;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生物传感分析及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4年02期

3 高治文,陈丽娜,赵景星,于新,周素琼,谢文章;表面等离激元共振[J];大学物理实验;1994年02期

4 张文君;高龙;魏红;徐红星;;表面等离激元传播的调制[J];物理学报;2019年14期

5 虞华康;刘伯东;吴婉玲;李志远;;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光和物质相互作用[J];物理学报;2019年14期

6 邵磊;阮琦锋;王建方;林海青;;局域表面等离激元[J];物理;2014年05期

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聚焦表面等离激元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聚焦表面等离激元研究取得进展[J];光机电信息;2011年01期

9 王翔;黄声超;张檬;任斌;;表面等离激元辅助反应及其表征研究进展[J];光散射学报;2018年04期

10 韩亚娟;张介秋;李勇峰;王甲富;屈绍波;张安学;;基于微波表面等离激元的360°电扫描多波束天线[J];物理学报;2016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大维;基于微波平面传输线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调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祁建霞;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及光学手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叶燊;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和声子极化的器件及波导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4 高龙;基于微纳加工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回路和热效应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5 朱旭鹏;表面等离激元金属纳米结构强耦合体系的设计及光谱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6 商雄军;微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激发的理论研究及其器件设计[D];湖南大学;2018年

7 潘柏操;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8 许秉正;基于周期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电磁特性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9 武士威;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对氨基二苯二硫醚偶联反应及光谱分析[D];辽宁大学;2018年

10 汪涵聪;表面等离激元光近场特性及对光学非线性的增强和调控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鹏;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全光逻辑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吴立祥;表面等离激元涡旋场的产生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鑫;金属微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场调控[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郭月莹;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振荡腔可见高吸收红外高反射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戴瑞伟;微波波段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的小型化及传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席小参;金属镓纳米颗粒光学特性模拟和微纳颗粒合成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7 李浪;基于银纳米三角板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光学捕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8 袁栋栋;基于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的设计与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9 陈翠芸;表面等离激元聚焦和谐振特性的调控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10 张威;多模谐振滤波器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滤波器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3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2883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f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