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齿厚内齿轮包络鼓形蜗杆传动副有限元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0 02:59
针对目前蜗杆传动侧隙可调、体积小、重量轻的发展趋势,王进戈提出了一种新型蜗杆传动形式——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并申请了发明专利。由于蜗轮蜗杆之间为内啮合的方式,且将外转子电机与鼓形蜗杆结合成鼓形蜗杆电机,从而集支撑、传动、驱动为一体,极大的节约了传动装置的空间;其次鼓形蜗杆是通过与之啮合的内齿轮一次包络而成,这使得该传动拥有更好的啮合特性,且集合了环面蜗杆传动多齿啮合的优点;此外内齿轮在齿宽方向呈一楔形角,调整变齿厚蜗杆与内齿轮轴向相对位置能实现蜗杆与内齿轮的齿侧间隙变化以达到提高传动精度,磨损补偿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蜗杆传动形式,其拥有的结构紧凑特点使该传动在机器人智能关节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斜平面一次包络蜗杆传动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变齿厚鼓形蜗杆副作为其中的一种传动形式,在啮合性能、加工工艺上已进行了系统研究,但对于一种新型传动除了对其理论知识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外,其接触性能的研究也应稳步推进。本文以中心距100mm,传动比63为标准,利用空间啮合原理,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接触研究,具体工作如下:以空间啮合原理为理论支撑,采用活动标架法对变齿厚内齿轮包...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啮合蜗杆传动Fig.1.2Internalwormdrive
可调式蜗杆传动历史蜗杆传动,其传动副具备齿侧间隙可调、实现齿面磨损补偿等特精密运动机构两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按齿侧间隙的调整方式传动分成以下 5 种:中心距调整法距调整法由于其调整方便在很多地方得到应用,但是在现实情况这种侧隙调整虽然方便、简单,但使得蜗轮蜗杆之间的正确啮合间的接触变得不合理,会导致磨损较快。轴向调整法,F. Franke[33]提出了双导程圆柱蜗杆传动,其与普通蜗杆传动的差右齿面具有不同的导程,而同侧齿面则保持了普通蜗杆传动导程也导致了双导程圆柱蜗杆的轴向齿厚沿其轴线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图 1.5 OTT 蜗杆传动 图 1.6 Cone 零侧隙环面蜗杆传动Fig. 1.5 OTT worm drive Fig. 1.6 Zero backlash hourglass worm drive4) 蜗轮轴向调整法1999 年,重庆大学张光辉在全面剖析斜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特性后,提出侧隙可调式变齿厚平面蜗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34],如图 1.7 所示。
本文编号:3579928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啮合蜗杆传动Fig.1.2Internalwormdrive
可调式蜗杆传动历史蜗杆传动,其传动副具备齿侧间隙可调、实现齿面磨损补偿等特精密运动机构两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按齿侧间隙的调整方式传动分成以下 5 种:中心距调整法距调整法由于其调整方便在很多地方得到应用,但是在现实情况这种侧隙调整虽然方便、简单,但使得蜗轮蜗杆之间的正确啮合间的接触变得不合理,会导致磨损较快。轴向调整法,F. Franke[33]提出了双导程圆柱蜗杆传动,其与普通蜗杆传动的差右齿面具有不同的导程,而同侧齿面则保持了普通蜗杆传动导程也导致了双导程圆柱蜗杆的轴向齿厚沿其轴线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图 1.5 OTT 蜗杆传动 图 1.6 Cone 零侧隙环面蜗杆传动Fig. 1.5 OTT worm drive Fig. 1.6 Zero backlash hourglass worm drive4) 蜗轮轴向调整法1999 年,重庆大学张光辉在全面剖析斜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特性后,提出侧隙可调式变齿厚平面蜗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34],如图 1.7 所示。
本文编号:3579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57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