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包络摆线内啮合齿轮泵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1 12:42
摆线齿廓内转子与外转子的圆弧齿廓啮合时,存在着啮合界限点。在界限点以内,内外转子齿廓相互啮合,而界限点以外的外转子则不参与啮合。若将啮合界限点以外的外转子上不啮合的齿廓曲线,改善成内转子摆线的二次包络曲线,可增加一道共轭密封。这对改善油泵的密封、增高排出压力和提高油泵容积效率都是有益的。根据一次包络摆线泵参数的优化理论和摆线泵内转子与外转子的相对运动关系,运用齿轮啮合原理,推导出外转子的二次包络齿廓方程;建立二次包络摆线泵的流道模型,应用Fluent的动网格理论和湍流理论对二次包络摆线泵内的压力场进行仿真分析。
【文章来源】:机床与液压. 2010,38(1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工作原理图的如
2 二次包络齿廓曲线2·1 一次包络———获得内转子齿廓[7]图2中,在外转子中心建立整体固定坐标系Oxy及与其固连的动坐标系O1x1y1,在内转子中心建立与其固连的动坐标系O2x2y2。在初始位置,x轴与x1轴重合,x2轴与x轴平行。外转子圆弧齿廓中心分布圆半径为Rz,圆弧齿廓的半径为rz。外转子与内转子的图2 坐标系中心距为e,内、外转子齿数分别为zb、zg。在机构中,内转子将绕z2轴按角速度ω2逆时针旋转α2角
可得到二次包络内齿轮。建立坐标系如图3所示。在二次包络内齿轮中心建立整体坐标系Oxy及与其固连的动坐标系O1x1y1,在一次包络外齿轮中心建立与其固连的动坐标系O2x2y2。内齿轮与外齿轮的中心距为e,两轮齿数分别为zb、zg。在机构中,将一次包络内转子按角速度ω2绕z2轴逆时针旋转α2角,根据相对运动关系,二次包络外转子将按角速度ω2随外齿轮绕z2轴逆时针旋转β2角。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啮合方程表达式为:?2(θ,β1)=n2v212=0 (3)由此得二次包络外转子的齿廓ρ31方程一般表达式为:·8·机床与液压第38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Gear geometry of cycloid drives[J]. CHEN BingKui, FANG TingTing, LI ChaoYang & WANG ShuY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8(05)
[2]摆线转子泵进、排油腔的设计计算[J]. 毛华永,李国祥,胡云萍,刘海涛,王伟.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05)
[3]摆线泵基本参数的优化设计[J]. 徐学忠. 液压与气动. 2003(12)
[4]摆线泵和摆线马达齿形参数优化设计[J]. 卞学良. 河北工学院学报. 1995(04)
本文编号:3582797
【文章来源】:机床与液压. 2010,38(1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工作原理图的如
2 二次包络齿廓曲线2·1 一次包络———获得内转子齿廓[7]图2中,在外转子中心建立整体固定坐标系Oxy及与其固连的动坐标系O1x1y1,在内转子中心建立与其固连的动坐标系O2x2y2。在初始位置,x轴与x1轴重合,x2轴与x轴平行。外转子圆弧齿廓中心分布圆半径为Rz,圆弧齿廓的半径为rz。外转子与内转子的图2 坐标系中心距为e,内、外转子齿数分别为zb、zg。在机构中,内转子将绕z2轴按角速度ω2逆时针旋转α2角
可得到二次包络内齿轮。建立坐标系如图3所示。在二次包络内齿轮中心建立整体坐标系Oxy及与其固连的动坐标系O1x1y1,在一次包络外齿轮中心建立与其固连的动坐标系O2x2y2。内齿轮与外齿轮的中心距为e,两轮齿数分别为zb、zg。在机构中,将一次包络内转子按角速度ω2绕z2轴逆时针旋转α2角,根据相对运动关系,二次包络外转子将按角速度ω2随外齿轮绕z2轴逆时针旋转β2角。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啮合方程表达式为:?2(θ,β1)=n2v212=0 (3)由此得二次包络外转子的齿廓ρ31方程一般表达式为:·8·机床与液压第38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Gear geometry of cycloid drives[J]. CHEN BingKui, FANG TingTing, LI ChaoYang & WANG ShuY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8(05)
[2]摆线转子泵进、排油腔的设计计算[J]. 毛华永,李国祥,胡云萍,刘海涛,王伟.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05)
[3]摆线泵基本参数的优化设计[J]. 徐学忠. 液压与气动. 2003(12)
[4]摆线泵和摆线马达齿形参数优化设计[J]. 卞学良. 河北工学院学报. 1995(04)
本文编号:3582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58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