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工程论文 >

基于正交试验的离心风机多因素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6 22:02
  以某离心风机效率为优化目标,选定离心风机的4个关键参数:转速、叶轮直径、出口安装角、叶轮出口宽度,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通过CFD数值仿真计算以及对计算结果的极差法分析,得出叶轮几何参数及转速的相对最优组合模型。组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风机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优化组合模型风机静压效率可提高4.49%,全压效率提高6.94%。该研究方法适用于具有目标明确的风机改进设计,可快速精准获得优选方案。 

【文章来源】:能源工程. 2020,(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基于正交试验的离心风机多因素优化设计研究


方案10风机和原型风机全压效率对比

云图,风机,叶轮,静压


图5为原型风机、方案10风机叶轮回转面静压对比云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气流进入叶轮流道后,流动方向不能及时发生90°的偏转,气流与叶片的前缘及叶轮后盘发生冲击,导致两种叶轮的叶片前缘和后盘区域都存在一定的低压区,这些低压区在各叶片间流道内呈不对称分布,存在叶轮进口气流不均匀现象;优化后方案10风机叶轮轴向距离减小,叶轮进口气流速度变化均匀连续无速度突变,气流冲击损失减弱,优化后方案10风机内部流动状态得到改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图6为原型风机、方案10风机叶轮回转面动压对比云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原型风机和方案10风机动压从叶片前缘到叶片后缘逐渐升高,动压至叶片吸力面尾端达到最大值;动压值在蜗壳内随着蜗壳通道面积的增大而降低,这是蜗壳的扩压作用将气体的部分动压转化为静压的原因。对比原型风机优化后方案10风机在叶片吸力面尾缘处动压大部分转化为静压,减小了蜗壳内的流动损失,提高了叶轮的做功能力。

云图,风机,动压,叶轮


图6为原型风机、方案10风机叶轮回转面动压对比云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原型风机和方案10风机动压从叶片前缘到叶片后缘逐渐升高,动压至叶片吸力面尾端达到最大值;动压值在蜗壳内随着蜗壳通道面积的增大而降低,这是蜗壳的扩压作用将气体的部分动压转化为静压的原因。对比原型风机优化后方案10风机在叶片吸力面尾缘处动压大部分转化为静压,减小了蜗壳内的流动损失,提高了叶轮的做功能力。图7为原型风机、方案10风机叶轮回转面全压对比云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原型风机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全压值压力梯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流道出口扩压度偏大,这导致叶片吸力面出口附近容易形成涡流,使叶轮出口流场混乱,降低风机效率。优化后方案10风机叶轮出口宽度变小,出口局部扩压度减弱,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全压值的压力梯度差异减小,叶轮出口流动状况良好,风机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叶片数和叶片出口直径的MVR高压离心风机性能改进[J]. 刘燈,李晶,凌祥.  流体机械. 2018(08)
[2]小型后向离心风机叶轮叶片出口宽度对性能的试验分析[J]. 简晓书,陈强,赛庆毅,吴和远,朱志能.  风机技术. 2017(05)
[3]基于CFD的离心风机蜗壳优化研究[J]. 张琦,邵准远,徐淑君,贾会勉.  风机技术. 2017(05)
[4]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离心风机多因素优化研究[J]. 张波,吕玉坤.  流体机械. 2017(06)
[5]高速泵效率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J]. 王小华,任轶,戴侃,李学华.  化工设备与管道. 2016(02)
[6]微穿孔消声器在小型高速离心风机中的应用研究[J]. 贾志彬,陈强,汪军,赛庆毅,吴和远.  流体机械. 2015(08)
[7]双进气后向离心风机的气动性能数值模拟及其改进[J]. 常超,何奕为,吴俊峰,丁强民,黄文俊,朱晓农.  流体机械. 2015(06)
[8]基于数值模拟的离心风机性能优化[J]. 王昊,吴亚东,欧阳华.  流体机械. 2011(05)
[9]正交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研究[J]. 刘瑞江,张业旺,闻崇炜,汤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09)

硕士论文
[1]前弯离心风机多目标优化与噪声控制研究[D]. 陈阳.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多翼离心风机内部流场分析、参数优化及噪声预测[D]. 付望锋.华中科技大学 2012
[3]叶轮机械轴向蜗壳内部流动的数值分析[D]. 杨静.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11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3611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0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