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离心压缩机叶轮服役映射模型与主动再制造优化设计
本文关键词:大型离心压缩机叶轮服役映射模型与主动再制造优化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再制造 主动再制造设计 服役映射模型 优化设计 主动再制造时机
【摘要】:再制造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再制造工程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再制造毛坯——退役产品零件具有质量、数量、服役状态等的不确定性,传统再制造模式的发展瓶颈一直难以克服,使得再制造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针对传统再制造的这种现状,本文介绍了主动再制造的概念,对主动再制造设计方法进行了综述和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服役映射模型的主动再制造设计方法。首先分析目前再制造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主动再制造的概念并归纳其特征。在对当前再制造设计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引出主动再制造设计,提出借助服役映射模型进行主动再制造设计的思路。以大型离心压缩机叶轮为例,通过分析研究叶轮传统设计过程和应力分布状况,提取叶轮的特征结构并分析叶轮特征结构参数改变对其应力分布和服役寿命的影响,结合疲劳寿命理论和疲劳寿命基本估计方程,建立离心压缩机叶轮设计参数与寿命的服役映射模型。最后指出服役映射模型在主动再制造时机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并构建针对离心压缩机叶轮的主动再制造设计框架,以某长输管线压缩机某级叶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借助基于服役映射模型的主动再制造优化设计方法得出的叶轮设计方案,符合设计者所提出的性能要求,且服役寿命与产品的再制造时机点相匹配。此时对压缩机叶轮进行再制造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毛坯不确定性对再制造的影响,既能满足压缩机的性能要求,又能使全生命周期各项指标达到综合最优。
【关键词】:再制造 主动再制造设计 服役映射模型 优化设计 主动再制造时机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45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31
- 1.1 引言15-18
- 1.1.1 制造业发展现状15-17
- 1.1.2 绿色制造的内涵17-18
- 1.2 再制造18-21
- 1.2.1 再制造与传统制造、维修、再循环18-20
- 1.2.2 再制造工艺及再制造的应用20-21
- 1.3 再制造发展现状21-25
- 1.3.1 国外再制造发展现状21
- 1.3.2 国内再制造发展现状21-23
- 1.3.3 再制造发展的迫切需求23-24
- 1.3.4 再制造发展存在的问题24-25
- 1.4 离心压缩机叶轮再制造发展现状25-28
- 1.4.1 离心压缩机国内外研究现状25
- 1.4.2 离心压缩机叶轮概述25-27
- 1.4.3 离心压缩机叶轮再制造研究现状27-28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28-31
- 1.5.1 论文选题背景28
- 1.5.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28-29
- 1.5.3 论文结构29-31
- 第二章 主动再制造设计31-39
- 2.1 主动再制造内涵31-34
- 2.1.1 主动再制造概念31
- 2.1.2 主动再制造特征31-32
- 2.1.3 主动再制造时域与时机抉择32-34
- 2.2 再制造设计与主动再制造设计34-36
- 2.2.1 再制造设计理论基础34-35
- 2.2.2 再制造设计方法35
- 2.2.3 主动再制造设计与再制造设计区别35-36
- 2.3 基于服役映射模型的主动再制造设计36-38
- 2.3.1 主动再制造设计层次框架36-37
- 2.3.2 面向主动再制造的服役映射模型37
- 2.3.3 基于服役映射模型的叶轮主动再制造设计37-38
- 2.4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离心压缩机叶轮服役映射模型构建39-57
- 3.1 叶轮设计分析39-47
- 3.1.1 叶轮结构设计39-44
- 3.1.2 叶轮特征结构选取44-47
- 3.2 叶轮服役映射模型建立47-49
- 3.2.1 叶轮特征结构与质点应力关系47-48
- 3.2.2 叶轮平均应力与寿命关系48
- 3.2.3 服役映射模型48-49
- 3.3 实例分析49-55
- 3.3.1 叶轮平均应力仿真51
- 3.3.2 质点处应力计算51-52
- 3.3.3 寿命计算52
- 3.3.4 仿真验证52-55
- 3.4 本章小结55-57
- 第四章 离心压缩机叶轮主动再制造优化设计57-67
- 4.1 主动再制造时机调控57-60
- 4.1.1 服役映射模型与结构功能梯度57-58
- 4.1.2 主动调控机制与服役映射模型58-60
- 4.2 叶轮主动再制造设计60-61
- 4.2.1 离心压缩机再制造时机及其叶轮再制造临界点的选择60
- 4.2.2 叶轮主动再制造设计60-61
- 4.3 实例分析61-66
- 4.4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5.1 工作总结67-68
- 5.2 不足与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2
- 符号列表72-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4
- 1) 参加的科研项目74
- 2) 录用的学术论文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珠,任开隆,,张曙;关于对幂函数x~α的映射模型的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2 王莉静;檀润华;郗涛;;不确定用户驱动的产品定制设计参数映射模型[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17期
3 孙棣华,刘卫宁,刘飞;基于分形理论的制造决策映射模型建模[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孙学全,段广仁,冯英浚;利用区域映射模型研究样本集的空间分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5 迟健男;张闯;杨莉;;一种优化的二维视线映射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高健,郑德涛,孙健,王先逵;设计—工艺意图映射模型及其实现方法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03期
7 卢纯福;刘肖健;李桂琴;孙守迁;;人机接触面形态设计的数据映射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年05期
8 王雪峰,孙学全,冯英浚;用于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区域映射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9 刘国民;游大海;高鹏宇;许广伟;;新型开放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气应用;2006年10期
10 刘丽莹;郑峰;王睿;宦克为;石晓光;;机械通风系统中风机工况参数映射模型研究[J];工程与试验;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军;唐敬;;手机用户感知评估体系[A];宽带中国战略与创新学术研讨会(30)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广林;智能融合的定性映射模型及其属性计算网络实现技术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文超;基于OCF2OPF映射模型的地理信息服务语义检索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2 邰莹莹;大型离心压缩机叶轮服役映射模型与主动再制造优化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于海涛;神经元映射模型的随机动力学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4 谢意军;定性映射模型在TSP中的应用[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5 王辉;Web服务编排协议映射模型及实现机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李杨;基于theme方法的对等多维度需求映射模型[D];郑州大学;2009年
7 温金鑫;基于映射模型的小世界神经网络同步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周兴朝;众包QoE-QoS映射模型及其无线资源管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宋康;开关电源离散映射模型分析及混沌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10 赵翊凯;膀胱三维几何及特征映射模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4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xiegongchenglunwen/604813.html